|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社会价值观”与“媒体控制”概念的厘清 | 第12-16页 |
| ·什么是“社会价值观”和“多元社会价值观”? | 第12-13页 |
| ·“社会价值观”的概念 | 第12页 |
| ·“多元社会价值观”的概念 | 第12-13页 |
| ·社会价值观演变的内在机制 | 第13页 |
| ·什么是“媒体控制”? | 第13-16页 |
| ·苏联的政治体制特征 | 第14-15页 |
| ·苏联的“媒体控制”特征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苏联社会价值观的嬗变 | 第16-24页 |
| ·斯大林时期——单一的“国家至上”社会价值观 | 第16-17页 |
| ·赫鲁晓夫时期——多元社会价值观的萌芽 | 第17-18页 |
| ·勃列日涅夫时期——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 第18-22页 |
| ·国内社会结构的转型 | 第18-20页 |
| ·时代背景的转换及西方价值观的渗透 | 第20-21页 |
| ·勃列日涅夫时期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 第21-22页 |
| ·苏联社会价值观嬗变过程的模型演绎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媒介概况及媒体表现 | 第24-36页 |
|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媒体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 ·报纸及出版物方面 | 第24页 |
| ·广播事业方面 | 第24-25页 |
| ·电视事业方面 | 第25-26页 |
|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媒介体制特征 | 第26-27页 |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媒体的主要表现 | 第27-36页 |
| ·为勃列日涅夫本人树立威信 | 第27-29页 |
| ·以传达苏共中央的国内、国外政策及主流意识形态为主要职责 | 第29-36页 |
| 第四章 多元社会价值观与政府媒体控制的博弈 | 第36-57页 |
| ·博弈过程的外在表现 | 第36-54页 |
| ·持不同政见运动 | 第36-45页 |
| ·“私下出版物”的蔓延 | 第45-52页 |
| ·“夜间人”现象 | 第52页 |
| ·民族文化上的冲突 | 第52-53页 |
| ·民众对政治的冷漠 | 第53-54页 |
|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审视博弈现象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理论思考:政权合法性与多元价值观、大众传媒的关系 | 第57-61页 |
| ·为什么要探讨“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 第57页 |
| ·获得“政权合法性”内部条件的途径 | 第57-59页 |
| ·苏联“政权合法性”问题的分析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