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亚洲史
卡扎尔王朝至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的犹太人研究(1794-1979)
15-17世纪伊斯坦布尔犹太社区研究
中东城市民间社团研究
法国殖民对越南文化的影响初探
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印度现代化
独立后印度文官制度与政治现代化
阿卜杜·哈米德二世时期的土耳其危机
十九世纪中越宗藩关系的演变
有限的仁慈:美国的越南难民研究,1975-1982
英属印度的土地整理--以孟加拉地区为例
马来西亚争取民族和谐的经验研究
琉球独立运动研究
朝鲜一代名臣——南公辙研究
《天津谈草》探微
朝鲜开国功臣——郑道传研究
高丽末年儒学家李穑及其《牧隐稿》研究
朝鲜李氏王朝儒臣权近研究
中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原因新论
日本帝国主义对锡林郭勒盟的殖民统治
关于二十世纪前半期日本留学的蒙古学生的考察
二战后泰国与缅甸华人社会比较研究
印度式混合经济发展模式特色及其历史分析
马来西亚族群政策演变研究
泰南穆斯林分离运动研究
1988-2008年泰缅关系演变研究
“我缅人协会”研究
近代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经历与现代化特点
1979年以来的伊朗与沙特关系研究
教派主义与印度政治格局演变
海外印度人与海外华人之比较研究——新加坡个案分析
冷战后伊朗同中亚五国关系研究
吉尔吉斯民族传统社会结构探析
叙利亚阿拉伯复兴党军事委员会研究
英迪拉·甘地政府(1971-1977)外交决策机制和决策模式
日本从远东共和国撤兵问题研究
日本古代律令国家的驿传马制度
日本侵华期间“大陆新娘”政策研究(1931-1945)
论高度成长期的日本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中产阶层--以中产阶层的不同成长环境为中心
理想与现实的较量--当代伊朗伊斯兰秩序下的经济变迁研究
海湾战争后库尔德问题对土耳其外交关系的影响(1991-1998)
西爪哇华人产业分布与发展(1602—1939)
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爪哇农业地理初探(1602-1816)--以莱佛士《爪哇史》资料为中心
德川幕藩制度研究
新加坡志愿性福利组织研究
阿根廷日本移民研究(1886-1966)
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
“白人的负担”与美国对菲律宾的教育使命--以1898~1910年美国教师在菲律宾的角色为个案
原敬内阁的外交政策
战争推动下的日本经济现代化(1868-1918)
新井白石的朝鲜观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