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7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7页 |
(三)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 核心概念辨析 | 第9-12页 |
(一) 族群 | 第9-12页 |
(二) 族群政策 | 第12页 |
四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建国初族群政策(1957-1969)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建国初族群政策的出台与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一、马来人特权与非马来人公民权 | 第14-16页 |
二、非马来文教育地位问题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建国初族群政策的实施 | 第17-21页 |
一、以族群为划分标准—不平等的公民政治权利和地位 | 第17-18页 |
二、自由放任经济发展政策与扶植马来人农业经济 | 第18-20页 |
三、加强对非马来人教育同化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一、马来人贫困化日益加重 | 第21-22页 |
二、族群关系的疏离和日益紧张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族群政策(1970-1990)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及其他政策法令的出台背景 | 第24-26页 |
一、1969 年“5.13 事件” | 第24-25页 |
二、政府的反应和对策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 | 第26-27页 |
一、宏观政策—促进社会重组与经济增长 | 第26页 |
二、具体政策—全面提升马来人经济状况兼顾均衡发展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一、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 | 第27-29页 |
二、新经济政策实施取得的成就 | 第29-32页 |
三、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 第32-34页 |
四、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调整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现阶段的马来西亚族群政策(1991 年至今) | 第35-49页 |
第一节 “小开放时期”族群政策分析 | 第35-44页 |
一、国家发展政策 | 第35-41页 |
二、同期其他族群政策与法令 | 第41-44页 |
第二节 “后马时期”族群政策分析 | 第44-49页 |
一、国家宏愿政策 | 第44-46页 |
二、同期其他族群政策与法令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马来西亚族群政策的变化比较分析(1991 年至今) | 第49-62页 |
第一节 国家发展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分析 | 第49-55页 |
一、全面压制转向宽容和开放 | 第49-50页 |
二、野蛮推进转向温和施政 | 第50-55页 |
第二节 国家宏愿政策与国家发展政策的比较分析 | 第55-62页 |
一、从单纯重发展转向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 第55-57页 |
二、着眼点从单一族群到整体国民 | 第57-62页 |
第五章 马来西亚族群政策的影响因素及走向分析 | 第62-70页 |
第一节 马来西亚族群政策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62-66页 |
一、国内因素 | 第62-63页 |
二、国际因素 | 第63-66页 |
第二节 马来西亚族群政策的近期走向分析 | 第66-70页 |
结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