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文化学方法论与新文学流派个案研究
略论司马迁的经济观
再生的焦虑--论中国现代女性文本中的潜隐情绪
娱情、养性与教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学价值取向的分化性研究
春日酿成秋日雨--以延安时期作家文化转型为中心的历史审视
唐寅与“三笑故事”
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
命运·创作·女性——论政治文化视域中的“丁玲现象”
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
论现代白话文学的确立--以胡适的白话文学主张为中心
论李清照个性心理的复杂性
杜荀鹤研究
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与文学
李翱年谱稿
扬雄文学思想研究
隐性启蒙与现代主义色质--张爱玲论
前行者的足迹--论五四女作家探寻的女性解放模式及其价值评估
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兼及死亡意识
王逸《楚辞章句》文献研究
论20世纪初中国批评文体的现代转换
行状论
碎裂的升腾:“70年代后”作家的文学姿态
徐訏思想及其小说创作论
汪曾祺创作的民间化倾向及其文化意义
论徐渭的诗文理论
丁玲创作论
论新时期女性叙事话语的演变
当代文学中的底层形象研究
空间的建构与想象--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日常生活
曾几研究
文学与哲学的冲突和融合--朱子诗和诗论初探
打造完美人性--孙犁文学世界中的人性言说
论林语堂的“闲适”话语--林语堂小品文理论透视
启蒙精神的彰显与溃退--郁达夫与90年代“另类”作家欲望写作之比较
陆晶清生平与创作简论
苏轼尺牍研究
苏轼黄州文学研究
王实味:在文学和政治之间的艰难生存--兼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
唐代女冠与唐代诗歌研究
后村诗论精神研究
论袁枚的人生哲学及文学观念
临江三孔研究
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
梁启超政治功能论小说观
论李渔的双重品格及其小说
崇高·优美·滑稽--论魏晋风度的美学意蕴
许棠生平及其诗歌考论
论丹纳对茅盾早期文艺观的影响
历史的足迹 感情的馨香--论丁玲延安时期的散文创作
晚唐古风诗人群体研究
上一页
[182]
[183]
[184]
[185]
[18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