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英文) | 第1-6页 |
引论: 从古今小说的只言片语中开启行状研究的大门 | 第6-8页 |
一、 释源篇 | 第8-19页 |
(1) “署行、义、年”——行状写作的萌芽 | 第8-11页 |
(2) 《先贤行状》——行状写作的发展 | 第11-16页 |
(3) 《齐竞陵文宣王行状》——独立文体的形成 | 第16-19页 |
二、 功能篇 | 第19-27页 |
(1) 萌芽时期——行状察举选士的实用功能 | 第20-22页 |
(2) 发轫时期——对诔文议谥、述德职能的侵袭 | 第22-25页 |
(3) 定型时期——为议谥、作传、撰铭提供原始材料的作用 | 第25-27页 |
三、 体制篇 | 第27-35页 |
(1) 世系——家族观念的凝聚体现 | 第28-30页 |
(2) 行治——官本位的社会化存在 | 第30-32页 |
(3) 结尾——不朽目的及文体功能 | 第32-35页 |
四、 发展篇 | 第35-43页 |
(1) 名称流变——状、行述、行实 | 第35-38页 |
(2) 理论总结——李翱《百官行状奏》 | 第38-43页 |
五、 比较篇 | 第43-48页 |
(1) 行状与史传——传记文体上的不同 | 第43-46页 |
(2) 行状与墓志铭——应用文体上的不同 | 第46-48页 |
余论: 行状在宋元明清时代的发展状况 | 第48-52页 |
注释及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