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情、养性与教化--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学价值取向的分化性研究
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形势 | 第9-14页 |
一、 经济转型 | 第10页 |
二、 政治变革和文化更新 | 第10-12页 |
(一) 政治变革 | 第11页 |
(二) 文化更新 | 第11-12页 |
三、 转型的阵痛 | 第12-14页 |
(一) 异化、物化与财富欲 | 第12页 |
(二) 城市化与紧张感、疏离感 | 第12-13页 |
(三) 精神危机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与文学需要的分化 | 第14-30页 |
一、 文化形态划分的依据 | 第15-16页 |
二、 大众文化的兴起 | 第16-22页 |
(一)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 第16-17页 |
(二) 大众与大众文化 | 第17-22页 |
三、 高雅文化的衰落 | 第22-25页 |
(一) 高雅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22页 |
(二) 高雅文化的命运 | 第22-25页 |
四、 主导文化的削弱 | 第25-26页 |
五、 与文化分化相对应的文学分化 | 第26-30页 |
(一) 文学分化的态势 | 第27-29页 |
(二) 文学分化的原因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文学价值功能论 | 第30-45页 |
一、 从历史看文学价值的多样性 | 第30-33页 |
(一) 文学价值论在我国的发展 | 第30-32页 |
(二) 西方文学价值论的发展 | 第32页 |
(三) 文学价值的类型 | 第32-33页 |
二、 现代性内涵及文学现代性特征 | 第33-38页 |
(一) 现代性内涵 | 第33-37页 |
(二) 文学现代性特征 | 第37-38页 |
三、 文学价值多样性在现代性条件下多元共处、互补 | 第38-41页 |
(一) 文学价值多样性多元共处、互补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二) 文学价值多样性多元共处、互补的可能性 | 第39-40页 |
(三) 文学价值多样性多元共处、互补的必然性 | 第40-41页 |
四、 文学的人文终极关怀是文学的最高使命 | 第41-45页 |
(一) 文学价值观的层次性 | 第41-42页 |
(二) 文学与人文精神 | 第42-43页 |
(三) 文学的人文终极关怀是其最高使命 | 第43-45页 |
总结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