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魏晋南北朝诙谐文学研究
秦文学研究--从秦王赢政元年(前246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
《庄子集释》研究
现代性批评的两翼:理性批判与审美救赎
《文心雕龙》文体论渊源考
生命的挽歌—潘岳哀挽文学研究
董仲舒《天人三策》研究
“联网四重奏”与晚生代创作
“文学史”记忆之外的韩东解读
方苞《钦定四书文》研究
《义门读书记》之《文选》赋评点研究
李贽《庄子解》研究
苏轼祭文研究
新世纪乡土文学中的家园书写--以梁鸿和孙惠芬的创作为例
行状文文体及宋前行状文考述
鲁迅与王蒙关系论
庾信启文研究
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的文献整理思想
反抗与矛盾--“女性私人化写作”与林白创作
论贺敬之的国家人民情怀与文学创作
《文子》研究--《文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与创新
《全宋文》编年补正
新时期女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丁玲与延安文艺运动
从角色扮演游戏到私人的乌托邦--试析网络幻想故事的时代特性
“鸳鸯蝴蝶派”之再考察:1920年代上海文人交游网络
元明清叙事文学中的复仇主题
从《新潮》看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起步与成长
林语堂的中西文化论
五四时期科学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以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为例
“现代主义”与1980年代的文化政治--以李陀的文学实践为线索
时尚理论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
底层叙述--人道主义关怀和现实主义立场
追寻与收获--贾平凹长篇小说探析
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
论沈从文的生命意识
论宇文所安中唐文学研究的方法
沈从文怀旧世界的个性表达
道学风流合而为一--试析李渔两重性生活哲学
先秦儒家人学与美学浅论--以孔子为主,兼论孟、荀的美学思想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的审美理想
从“三寸金莲”到“人造美女”--新时期女作家写作形态的变迁
唐代檄文研究
白居易文初探
思想史视野中的蒋光慈--兼论20世纪2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与发展
儒释道文化光环之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思想研究
张爱玲文学叙事中的“女性意识”
唐代铭文研究
丁玲女性意识的演变
士人认同与时局变--从思想史的视角论魏晋艺术精神的萌生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