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维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亚型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白血病干细胞CD96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体外重编程技术诱导生成急性髓系白血病源性多能干细胞(iPSC)的实验研究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异常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沉默HMGA2对HL-60细胞增殖及CCNB2、CCNA2表达的影响
肉桂醛与柠檬醛抗HL-60细胞生长效果及机理比较研究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可溶性蛋白诱导抗急性白血病CTL的实验研究
P-糖蛋白与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
当归多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Bcl-2、Bax测定的临床意义
白血病P-gp和Bcl-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锑剂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联合药敏试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Fas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Ph染色体与bcr/ab1融合基因的检测在CML中的临床意义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alpha(SDF-1α)与Dickkopf-1(DKK-1)相互作用介导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与淋巴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雷利度胺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其对淋巴瘤生长的影响
NHE1在白血病血管生成及间充质分化中的作用
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白血病儿童服务模式探索
急性白血病患者PAC-1、CD62p表达研究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hENT1、NF-κB的表达及意义
EGCG与硼替佐米联合用药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JAK2 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分析及其与MPL相关性研究
EphB4基因甲基化异常与儿童ALL发病的临床研究
BCL11A-siRNA对SUDHL6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硼替佐米提高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对γ δ T细胞杀伤敏感性的研究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MA和TA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以吉西他滨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微管蛋白抑制剂CYT997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用TRAIL/MN-SOD基因武装化靶向白血病干细胞的溶瘤腺病毒对抑制白血病的研究
Survivin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AML1a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在白血病中的致病作用研究
膜联蛋白A1在获得性K562/Imatinib细胞中耐药机制研究
92例儿童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
1、第一部分 二甲双胍对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作用的研究2、第二部分 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MYD88L265突变的研究3、第三部分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预后意义研究
亚硒酸钠通过Akt/AMPK/mTOR通路促进NB4细胞凋亡
沉默DOT1L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的影响
比较FLT3-ITD阳性与阴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特征及疗效
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PTEN、BMI-1、BCR-ABL与Sokal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儿童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的临床研究
PV-杀白细胞素(PVL)S组分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CEBPA及DNMT3A基因突变在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早期CD3-CD56dimCD16+NK细胞亚群的鉴定
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早期T淋巴细胞及其受体重排删除环重建规律的研究
淋巴瘤病理组织中B7-H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