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与会议
2012焊接工程国际会议项目风险管理
国际组织参与气候变化问题研究
20世纪30年代英国“帝国特惠制”探析
科德尔·赫尔与联合国的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安全合作法律问题研究
论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缺陷及完善
台湾地区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问题研究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身份政治
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研究
区域性国际组织维和行动研究
全球治理中的巴哈伊国际社团
21世纪日本“入常”之路探微--以2004-2005年为中心
透过卢旺达(1994年)和科索沃(1999)人道主义介入实践的比较分析来理解联合国政治
国际联盟历史地位的再讨论
试析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
联合国维和机制与实践研究
冷战后联合国与人道主义干预
试论联合国经济制裁
冷战后联合国制裁的有效性分析
冷战时期与冷战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之比较研究
联合国改革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联合国改革问题的基本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
论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对联合国地位的影响
论冷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研究
联合国对国家主权影响的历史与现实分析
试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霸权与否决权--冷战时期(1946-1989)美国在安理会否决权行使模式分析
全球治理中的联合国
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研究
从日本“争常”看安理会改革
大国权力角逐下的21世纪初安理会改革研究
论联合国改革的焦点问题
论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困境与重构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与中国的回应性战略选择
冷战后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的局限及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下的联合国安全制度改革
试论联合国的预防性战略
试析联合国索马里维和行动(UNOSOM)
扩大的“武力边界”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研究
从国际机制的双重属性看联合国安理会决策机制的动作与改革——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联合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刚果的维和行动(ONUC)
从伊拉克问题看联合国的国际效力
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功能
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
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试论冷战后时期联合国集体军事强制措施的重新界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