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语言的形态第8-22页
   ·形态的定义及分类第8-11页
     ·形态的定义第8-9页
     ·形态的分类第9-11页
   ·形态研究综述第11-22页
     ·形态学的发展第11-13页
     ·汉语形态研究综述第13-14页
     ·形式句法学视角下重新认识形态第14-18页
     ·对汉语形态的反思和总结第18-22页
第二章 名词的韵律形态第22-60页
   ·名词的分类及数范畴理论背景第22-27页
     ·与数范畴相关的名词分类第22-24页
     ·数范畴的内涵及其拓展第24-26页
     ·不同语言中的可数性标记方式第26页
     ·汉语名词的可数性标记第26-27页
   ·可数性标记“子”缀与双音韵律形态第27-39页
     ·引言第27-28页
     ·“子”缀词内部性质差异及本文研究对象第28-30页
     ·双音节是名词可数性的形态标记第30-39页
   ·可数性标记“儿”缀与双音韵律形态第39-48页
     ·“儿”的性质及本文研究对象第40页
     ·“儿”是双音形态的一种实现方式第40-47页
     ·儿化词与双音节的关系第47-48页
   ·可数性标记“头”缀与双音韵律形态第48-51页
     ·“头”的性质及本文研究对象第48-49页
     ·“头”的标记功能与双音韵律形态第49-51页
   ·复合名词的可数性与双音韵律形态第51-55页
     ·名词可数性的标示手段——复合第52-53页
     ·复合手段与双音韵律形态第53-55页
   ·小结第55-60页
     ·加缀与复合的互动关系第55-56页
     ·名词可数性形态标记的多样性第56-58页
     ·理论启示第58-60页
第三章 动词的韵律形态第60-104页
   ·名物化的界定及本文研究内容第60-62页
     ·名物化的界定第61-6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62页
   ·汉语名物化研究综述第62-63页
   ·动词派生名物化的双音要求第63-73页
     ·问题的提出第64页
     ·动词派生名物化的韵律表现第64-66页
     ·双音节是动词派生名物化的形态标记第66-71页
     ·单音动词派生名物化的生成方式第71-73页
   ·双音复合动词的名物化形态第73-101页
     ·现代汉语单双音动词名物用法比较第74-76页
     ·单双音动词名物化本质不同第76-90页
     ·关于双音节形态标记的其他问题第90-101页
   ·更多事实及其理论启示第101-104页
第四章 韵律形态的理论启示第104-110页
   ·超音段形态与音段形态的关系:差异与互动第104-107页
     ·表现形式差异第104-105页
     ·实现层面差异第105页
     ·作用范围差异第105-106页
     ·超音段形态与音段形态的互动第106-107页
   ·韵律形态的理论启示及课题第107-110页
     ·共时层面第107-108页
     ·历时层面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6页
后记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
下一篇: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以“商务汉语”系列教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