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本文的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三音节及三音节状中关系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三音节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音节状中关系研究综述 | 第14页 |
·三音节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辅重”和“深重”原则 | 第14-21页 |
·以语义为基础的研究 | 第21-22页 |
·王洪君的“重音无关”说 | 第22页 |
·冯胜利的“左向造语,右向构词”说 | 第22-23页 |
·本文的理论出发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三音节中副词作状语研究 | 第24-51页 |
·已有研究 | 第24-27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5-27页 |
·三音节中副词作状语现象及音节组配 | 第27-28页 |
·韵律句法学及语体相关理论 | 第28-33页 |
·“语体”相关背景理论 | 第28-31页 |
·韵律句法学相关背景理论 | 第31-33页 |
·现代汉语副词的句法分布 | 第33-40页 |
·研究范围 | 第34页 |
·句法分布 | 第34-35页 |
·原因探究 | 第35-40页 |
·三音节中副词作状语研究 | 第40-50页 |
·单音节副词作状语研究 | 第41-45页 |
·双音节副词作状语研究 | 第45-48页 |
·三音节中单双音节同义副词作状语对比研究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三音节中形容词作状语研究 | 第51-86页 |
·已有研究 | 第51-58页 |
·形容词能否作状语及相关研究 | 第51-54页 |
·区分“形+动”与“副+动”的形式标准 | 第54-57页 |
·“形+动”音节组配及成因分析 | 第57-58页 |
·三音节中形容词作状语研究 | 第58-85页 |
·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研究 | 第59-73页 |
·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研究 | 第73-82页 |
·三音节中单双音节同义形容词作状语对比研究 | 第82-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三音节中名词作状语研究 | 第86-107页 |
·已有研究 | 第86-95页 |
·名词能否作状语 | 第86-87页 |
·语体框架下的名词作状语研究 | 第87-92页 |
·名词作状语和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关系 | 第92-95页 |
·三音节中名词作状语研究 | 第95-105页 |
·单音节名词作状语研究 | 第96-99页 |
·双音节名词作状语研究 | 第99-104页 |
·[2+1]和[1+2]对比研究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后记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