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多酚氧化酶和多酚类物质的简介 | 第10-12页 |
1.1.1 多酚氧化酶 | 第10-11页 |
1.1.2 多酚类物质 | 第11-12页 |
1.2 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方法 | 第12-16页 |
1.2.1 物理法 | 第13-14页 |
1.2.2 化学法 | 第14-15页 |
1.2.3 多种处理手段相结合 | 第15-16页 |
1.3 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 | 第16-18页 |
1.3.1 可逆抑制 | 第16-17页 |
1.3.1.1 竞争性抑制 | 第16-17页 |
1.3.1.2 非竞争性抑制 | 第17页 |
1.3.1.3 混合型抑制 | 第17页 |
1.3.1.4 反竞争性抑制 | 第17页 |
1.3.2 不可逆抑制 | 第17-18页 |
1.4 多酚氧化酶的构象变化 | 第18-20页 |
1.4.1 多酚氧化酶三级结构的变化 | 第18-19页 |
1.4.2 多酚氧化酶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19-20页 |
1.5 多酚氧化酶的微观形貌变化 | 第20-21页 |
1.6 计算机对接模拟在多酚氧化酶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7 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1.8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8.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8.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多酚类物质对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的影响 | 第24-4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2.3 软件与程序 | 第25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2.4.1 试剂溶液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4.2 PPO活性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4.3 抑制类型的判断 | 第27页 |
2.2.4.4 抑制动力学的测定 | 第27页 |
2.2.4.5 热稳定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2.3.1 多酚类物质对PPO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两种抑制剂联合作用对PPO活性抑制的分析 | 第29-30页 |
2.3.3 多酚类物质对PPO抑制类型和抑制动力学的分析 | 第30-33页 |
2.3.3.1 多酚类物质对PPO抑制类型的分析 | 第30-31页 |
2.3.3.2 多酚类物质对PPO抑制动力学的分析 | 第31-33页 |
2.3.4 多酚类物质对PPO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33-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多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41-59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1-42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3.2.3 软件与程序 | 第42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3.2.4.1 内源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42-43页 |
3.2.4.2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 | 第43页 |
3.2.4.3 微观形貌的测定 | 第43-44页 |
3.2.4.4 计算机对接模拟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3.3.1 多酚类物质对PPO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2 多酚类物质对PPO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3 多酚类物质对PPO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4 多酚类物质与PPO对接模拟分析 | 第52-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4.1 结论 | 第59页 |
4.2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