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基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的高中历史教学逆向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8-14页
    (一)研究缘由第8-9页
        1.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要求第8页
        2.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第8-9页
        3.逆向教学设计的优势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1.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第9页
        2.合理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创建有效乃至高效的历史课堂第9-10页
        3.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第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2页
        1.“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研究综述第10-11页
        2.逆向设计的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四)研究设计第12-14页
        1.研究思路第12页
        2.研究内容第12页
        3.研究方法第12-14页
二、概念界定第14-23页
    (一)教学设计理论第14-16页
        1.教学设计的概念第14页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14-16页
    (二)逆向设计理论第16-21页
        1.逆向设计模式的涵义第16页
        2.逆向设计模式的理论依据第16-17页
        3.逆向设计模式的特点第17-18页
        4.逆向设计模式的基本步骤第18页
        5.逆向设计模式的达成要求第18-21页
    (三)高中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论第21-23页
        1.高中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涵义第21页
        2.“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三、高中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的现状调查——以岑溪市区四所高中为例第23-31页
    (一)调查设计第23-24页
        1.调查背景第23页
        2.调查对象第23页
        3.调查内容第23-24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4-31页
        1.问卷调查结果第24-28页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8-31页
四、高中历史教学逆向设计的实际应用——以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 4 课《商业的发展》为例第31-43页
    (一)明确预期的教学目标第31-33页
        1.解读课程内容第31-32页
        2.解析课程标准第32页
        3.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第32-33页
        4.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第33页
    (二)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第33-35页
    (三)设计有效的历史教学过程第35-43页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35页
        2.学习新课(逐步探究主题)第35-41页
        3.本课的教学特色和反思第41-43页
五、逆向设计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反思第43-49页
    (一)取得的成绩第43-44页
        1.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第43-44页
        2.学生的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第44页
    (二)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1.教师方面的问题第45页
        2.学生方面的问题第45-46页
    (三)完善逆向设计模式的对策第46-49页
        1.地区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和支持逆向设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第46页
        2.学校应努力整合各方力量结合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资源第46页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第46-49页
            3.1.在设计教学目标方面,要做到课堂活动目标明确而高效,同时避免“覆盖教材”意识,把握核心问题第47-48页
            3.2.在确定评价方式方法方面,要力求评估证据和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第48页
            3.3 在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做好各种评估第48-49页
研究的结论和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岑溪城乡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调查研究--以岑溪市二中和岑溪市筋竹中学为例
下一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课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