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新课改的需要 | 第10页 |
(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现实需求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数学认识信念的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关于数学认识信念的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 第13-16页 |
(一)信念 | 第13-14页 |
(二)数学信念 | 第14-15页 |
(三)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 | 第15-16页 |
二、数学认识信念的成分与结构 | 第16页 |
三、本研究的问题和设想 | 第16-18页 |
第3章 城乡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调查 | 第18-4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问卷工具 | 第18页 |
(二)调查样本的来源和特征 | 第18-19页 |
(三)研究程序 | 第19页 |
(四)统计工具 | 第19页 |
二、封闭性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 | 第19-33页 |
(一)城乡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19-20页 |
(二)城乡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20-21页 |
1.二中和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20页 |
2.二中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20-21页 |
3.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21页 |
(三)城乡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户籍上的差异分析 | 第21-23页 |
1.二中和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户籍上的差异分析 | 第21-22页 |
2.二中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户籍上的差异分析 | 第22页 |
3.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户籍上的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四)城乡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学科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1.二中和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学科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页 |
2.二中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学科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3.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学科上的差异分析 | 第24页 |
(五)城乡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成绩上的差异分析 | 第24-33页 |
1.二中和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成绩上的差异分析 | 第24-27页 |
2.二中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成绩上的差异分析 | 第27-30页 |
3.筋竹中学高二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总体和各维度在成绩上的差异分析 | 第30-33页 |
三、开放性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一)对知识结构信念维度的分析 | 第33-34页 |
(二)对知识稳定信念维度的分析 | 第34-35页 |
(三)对学习能力信念维度的分析 | 第35-36页 |
(四)对学习速度信念维度的分析 | 第36页 |
(五)对学习方式信念维度的分析 | 第36-37页 |
四、数学认识信念的个案访谈分析与反思 | 第37-49页 |
(一)整体构想 | 第37页 |
(二)访谈对象的选择 | 第37-38页 |
(三)学生知识结构信念的个案分析 | 第38-40页 |
(四)学生知识稳定信念的个案分析 | 第40-42页 |
(五)学生学习能力信念的个案分析 | 第42-44页 |
(六)学生学习速度信念的个案分析 | 第44-46页 |
(七)学生学习方式信念的个案分析 | 第46-49页 |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 第49-53页 |
一、二中和筋竹中学高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49页 |
二、讨论与分析 | 第49-53页 |
(一)关于城乡高二学生知识结构信念的讨论与分析 | 第49-50页 |
(二)关于城乡高二学生知识稳定信念的讨论与分析 | 第50-51页 |
(三)关于城乡高二学生学习能力信念的讨论与分析 | 第51页 |
(四)关于城乡高二学生学习速度信念的讨论与分析 | 第51-52页 |
(五)关于城乡高二学生学习方式信念的讨论与分析 | 第52-53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3-56页 |
一、研究的结论 | 第53页 |
二、研究的建议 | 第53-54页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1 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2 开放性问卷 | 第60-61页 |
附录3 访谈提纲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