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1 概况 | 第14-16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1.2 教师教学行为对初中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强化论 | 第17页 |
2.2.4 皮格马利翁效应 | 第17-20页 |
3 地理教师教学行为调查分析 | 第20-40页 |
3.1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3.2 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3.3 调查实施 | 第21页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40页 |
3.4.1 基本情况 | 第21-25页 |
3.4.2 讲解行为 | 第25-28页 |
3.4.3 提问行为 | 第28-30页 |
3.4.4 讨论指导行为 | 第30-33页 |
3.4.5 呈示行为 | 第33-36页 |
3.4.6 总结归纳行为 | 第36-40页 |
4 地理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40-46页 |
4.1 部分教师专业性不强 | 第40页 |
4.2 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4.3 教学过程中喜好倾向性明显 | 第41页 |
4.4 讲解方式单一,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 | 第41-42页 |
4.5 教学互动质量不高 | 第42-43页 |
4.6 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 第43-44页 |
4.7 教学媒体过于单一 | 第44-45页 |
4.8 归纳总结效果不理想 | 第45-46页 |
5 优化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 第46-56页 |
5.1 培养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 第46-47页 |
5.2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热情 | 第47页 |
5.3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 第47-48页 |
5.4 教学语言兼具准确性和趣味性 | 第48-49页 |
5.5 优化课堂讲解行为 | 第49-51页 |
5.6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 第51-53页 |
5.7 科学指导学生讨论 | 第53页 |
5.8 合理使用多种媒体 | 第53-56页 |
6 基于初中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教师教学行为实证探究 | 第56-66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56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6.3 实验对象 | 第57页 |
6.4 实验变量 | 第57-58页 |
6.5 实验过程 | 第58页 |
6.6 教学实录 | 第58-64页 |
6.7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6.7.1 实验班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64页 |
6.7.2 实验班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前后测对比分析 | 第64页 |
6.7.3 实验班和对比班地理成绩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6.7.4 实验班和对比班地理学习积极性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7 结论与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A | 第70-72页 |
附录B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