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 第9-10页 |
二、教师专业标准要求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 第11页 |
二、教师找到教学逻辑起点 | 第11页 |
三、课程标准的落实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13-17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五、研究步骤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前认知的涵义 | 第17-19页 |
一、认知 | 第17页 |
二、前认知 | 第17-18页 |
三、前认知与元认知的区别 | 第18页 |
四、前认知与学情研究、学习基础的区别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二、皮亚杰的图式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1-22页 |
四、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观点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高中生地理前认知状态评述 | 第23-34页 |
第一节 高中生地理前认知的实然状态 | 第23-30页 |
一、高中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23-28页 |
二、高中地理教师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高中生地理前认知的应然状态 | 第30-34页 |
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 第30-31页 |
二、高中学生地理认知特征 | 第31页 |
三、新旧认知连接及举隅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地理前认知对高中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 第34-56页 |
第一节 地理前认知对高中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地方时的产生”为例. | 第34-50页 |
一、内容选取 | 第34页 |
二、实施对象 | 第34页 |
三、教学设计思路 | 第34-36页 |
四、实施过程 | 第36-46页 |
五、教学效果反馈 | 第46-50页 |
第二节 联系学生前认知进行地理教学的对策 | 第50-56页 |
一、梳理中学地理知识,建立认知联系 | 第51-52页 |
二、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地理规律 | 第52-53页 |
三、更正自身错误认知,完善知识体系 | 第53-54页 |
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促进认知迁移 | 第54页 |
五、总结科学认知规律,提高认知效率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第一节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