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1.1.1 概念界定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3 问题提出 | 第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6-18页 |
1.3.3 研究总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特点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特点 | 第19-20页 |
2.1.1 耦合性 | 第19页 |
2.1.2 传播性 | 第19页 |
2.1.3 互动性 | 第19-20页 |
2.1.4 碎片化 | 第20页 |
2.1.5 集成性 | 第20页 |
2.1.6 泛在性 | 第20页 |
2.2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支撑理论 | 第20-23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活动理论 | 第21页 |
2.2.3 转变式玩耍理论 | 第21-22页 |
2.2.4 交际教学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分析及其设计 | 第23-41页 |
3.1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3-27页 |
3.1.1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必要性 | 第23页 |
3.1.2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可行性 | 第23-27页 |
3.2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设计原则 | 第27-29页 |
3.2.1 准确定位原则 | 第27-28页 |
3.2.2 界面简单原则 | 第28页 |
3.2.3 个性化原则 | 第28页 |
3.2.4 开放性与参与性原则 | 第28-29页 |
3.3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分析 | 第29-32页 |
3.3.1 技术支撑分析 | 第29页 |
3.3.2 学习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3.3 环境内容分析 | 第30-31页 |
3.3.4 学习目标分析 | 第31页 |
3.3.5 环境主体分析 | 第31-32页 |
3.4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设计 | 第32-41页 |
3.4.1 环境界面设计 | 第33-34页 |
3.4.2 环境内容设计 | 第34-36页 |
3.4.3 环境任务设计 | 第36-38页 |
3.4.4 环境评价设计 | 第38-41页 |
第4章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开发与实践案例 | 第41-59页 |
4.1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开发 | 第41-48页 |
4.1.1 环境界面开发 | 第41-42页 |
4.1.2 环境内容开发 | 第42-44页 |
4.1.3 环境任务开发 | 第44-45页 |
4.1.4 环境评价开发 | 第45-48页 |
4.2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实践案例 | 第48-59页 |
4.2.1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实践案例 | 第48-52页 |
4.2.2 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学习效果检测 | 第52-53页 |
4.2.3 学习者对大学英语口语双微环境的应用效果评价 | 第53-56页 |
4.2.4 环境有效性的访谈数据支撑 | 第56-57页 |
4.2.5 环境有效性的点击数据支撑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附录1 | 第63-65页 |
附录2 | 第65-66页 |
附录3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