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生态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0.1 研究缘起与目的 | 第9-11页 |
0.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0.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0.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0.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0.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1章 生态纪录片的发展脉络及文化特征 | 第17-24页 |
1.1 从野生动物纪录片到生态纪录片 | 第17-22页 |
1.1.1 观赏型 | 第17-19页 |
1.1.2 观赏与保护型 | 第19-20页 |
1.1.3 批判型 | 第20-21页 |
1.1.4 数字生成型 | 第21页 |
1.1.5 生态型 | 第21-22页 |
1.2 生态纪录片的文化特征 | 第22-24页 |
1.2.1 电视文化特征 | 第22-23页 |
1.2.2 跨文化传播特征 | 第23-24页 |
第2章 《美丽中国》生态文化传播的形式与内容 | 第24-35页 |
2.1 《美丽中国》跨文化合作的前提 | 第24-27页 |
2.1.1 题材选择和主题确定 | 第25-26页 |
2.1.2 对美学价值的追求 | 第26页 |
2.1.3 追求专业知识的精准 | 第26-27页 |
2.2 《美丽中国》中外生态文化的交融式传播 | 第27-32页 |
2.2.1 珍视生灵:关注和爱护动植物 | 第27-28页 |
2.2.2 天人合一:人与动植物的和谐相处 | 第28-29页 |
2.2.3 土地伦理:土地的物尽其用 | 第29-30页 |
2.2.4 可持续消费:人类消费应与自然保持协调 | 第30-31页 |
2.2.5 生态平衡:贵和持中的物种共生 | 第31-32页 |
2.3 《美丽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影像呈现 | 第32-35页 |
2.3.1 中国龙图腾文化的演绎 | 第32-33页 |
2.3.2 中国功夫与动物关系的展示 | 第33页 |
2.3.3 中国茶文化的介绍 | 第33-34页 |
2.3.4 中国多民族生态文化的呈现 | 第34页 |
2.3.5 中国佛教普世文化的显现 | 第34-35页 |
第3章 《美丽中国》对我国生态纪录片创作的启示 | 第35-46页 |
3.1 忠实记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 第35-39页 |
3.1.1 为建设生态文明担起责任 | 第35-36页 |
3.1.2 呈现道德型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 第36-37页 |
3.1.3 加强法制型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 第37-39页 |
3.2 生态纪录片参与国际传播 | 第39-42页 |
3.2.1 中国内容,国际表达 | 第39-41页 |
3.2.2 故事化和剧情化的叙事 | 第41-42页 |
3.2.3 提供视听盛宴 | 第42页 |
3.3 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 | 第42-46页 |
3.3.1 电视和电影传播的经营 | 第43页 |
3.3.2 利用先进发达的网络传播平台 | 第43-44页 |
3.3.3 精心开发二次销售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