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问题提出 | 第10-2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应用价值 | 第10-11页 |
1.1.2 学术价值 | 第11-12页 |
1.2 概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测量工具现状 | 第13-16页 |
1.4 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21页 |
1.4.1 环境因素 | 第17-19页 |
1.4.2 个体因素 | 第19-21页 |
1.5 干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6 已有研究的局限 | 第24-25页 |
1.6.1 批判性思维概念界定不明确 | 第24页 |
1.6.2 批判性思维测量工具欠佳 | 第24页 |
1.6.3 研究对象存在断层 | 第24-25页 |
1.6.4 缺乏批判性思维因素的深入研究 | 第25页 |
1.6.5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效果不佳 | 第25页 |
1.7 本研究的总体构想 | 第25-28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7.2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1.7.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7.4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第2章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问卷的编制 | 第28-38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2.1 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2.2.2 维度界定 | 第29-31页 |
2.3 问题情境设置 | 第31页 |
2.4 题项设置 | 第31-32页 |
2.5 评分标准 | 第32-36页 |
2.6 问卷初测 | 第36-37页 |
2.7 信效度检验 | 第37-38页 |
第3章 班级气氛、家庭教养方式、元认知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研究 | 第38-6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38-39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39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9-61页 |
3.4.1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性别差异 | 第39-40页 |
3.4.2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年级差异 | 第40-42页 |
3.4.3 中学生思维、班级气氛、家庭教养方式、元认知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42-45页 |
3.4.4 家庭教养方式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元认知的中介作用 | 第45-60页 |
3.4.5 班级气氛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元认知的中介作用 | 第60-61页 |
第4章 批判性思维的干预研究 | 第61-68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6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61-63页 |
4.3 研究程序 | 第63-6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4.4.1 元认知前后测数据结果 | 第64-65页 |
4.4.2 批判性思维前后测数据结果 | 第65-66页 |
4.4.3 教师质性访谈结果 | 第66-6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68-72页 |
5.1 遵循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阶段,培养中学生系统化的认知能力 | 第68-69页 |
5.2 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 第69-70页 |
5.3 以教师为突破口,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附录 | 第8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