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1页 |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7页 |
0.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7-9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0.4 现代汉语“V得”式动词的界定 | 第10-11页 |
0.5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 第11页 |
第一章 “V得”式动词的产生、定型与发展 | 第11-18页 |
1.1 现代汉语“V得”式动词的产生 | 第11-13页 |
1.2 现代汉语“V得”式动词的定型 | 第13-14页 |
1.3 现代汉语“V得”式动词的发展 | 第14-18页 |
第二章 “V得”式动词外部特征分析 | 第18-38页 |
2.1 “V得”式动词与句法成分的搭配特征分析 | 第18-30页 |
2.1.1 “V得”式动词所带宾语类型 | 第18-27页 |
2.1.2 “V得”式动词所受修饰的状语类型 | 第27-29页 |
2.1.3 “V得”式动词所带主语类型 | 第29-30页 |
2.2 “V得”式动词与句法格式的搭配特征分析 | 第30-38页 |
2.2.1 “V得”式动词与双宾结构 | 第30-31页 |
2.2.2 “V得”式动词与句法标记 | 第31-38页 |
第三章 “V得”式动词内部特征分析 | 第38-44页 |
3.1 “V得”式动词的语音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3.1.1 “得”读为轻声“·de” | 第38页 |
3.1.2 “得”读为阳平“de” | 第38页 |
3.1.3 “得”的声调有轻重变化 | 第38-39页 |
3.2 “V得”式动词的构词特征分析 | 第39-42页 |
3.2.1 “V得”式动词中“V”的性质 | 第39-40页 |
3.2.2 现代汉语“V得”式动词中“得”的性质 | 第40-42页 |
3.3 “V得”式动词词义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3.3.1 “V得”式动词的语义范围 | 第42-43页 |
3.3.2 “V得”式动词的义项特征 | 第43页 |
3.3.3 “V得”式动词的色彩义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留学生习得“V得”式动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 第44-54页 |
4.1 留学生习得“V得”式动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 第45-48页 |
4.1.1 词形偏误 | 第45页 |
4.1.2 语法功能偏误 | 第45-48页 |
4.1.3 词义偏误 | 第48页 |
4.2 偏误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4.2.1 过度泛化 | 第48-49页 |
4.2.2 汉语表达的灵活性导致学习者回避不当 | 第49页 |
4.3 “V得”式动词的教学策略 | 第49-54页 |
4.3.1 运用语块理论强化“V得”式动词的使用规则 | 第49-53页 |
4.3.2 积极引导学习者建立积极的学习策略避免回避不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