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DON简介 | 第11-12页 |
| 1.2.2 DON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 1.2.3 DON的削减方法 | 第13-15页 |
| 1.3 臭氧氧化技术 | 第15-17页 |
| 1.3.1 臭氧在水中的自分解 | 第15-16页 |
| 1.3.2 臭氧在水中的反应途径 | 第16-17页 |
| 1.3.3 臭氧氧化技术展望 | 第17页 |
| 1.4 超声波氧化技术 | 第17-21页 |
| 1.4.1 超声波降解机理 | 第17-19页 |
| 1.4.3 超声降解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1.4.4 超声波氧化技术展望 | 第21页 |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 1.5.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1.5.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1.6.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6.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2 臭氧水对赤霉病小麦中DON的降解效果研究 | 第23-31页 |
| 2.1 引言 | 第23页 |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 2.2.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 2.3.1 DON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 2.3.2 臭氧水润麦对DON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 2.3.3 臭氧水浸泡对DON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7-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3 超声波对DON的降解效果研究 | 第31-39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 3.2.3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 3.3.1 DON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页 |
| 3.3.2 超声波处理对DON纯品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 3.3.3 超声波处理对小麦中DON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4 臭氧水协同超声波处理对小麦中DON的降解效果研究 | 第39-46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 4.2.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1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 4.3.1 DON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1-42页 |
| 4.3.2 不同臭氧水和超声波联合处理方式对小麦中DON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 4.3.3 不同臭氧水浓度对小麦中DON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3.4 超声振幅对小麦中DON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 4.3.5 处理时间比对小麦中DON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4.3.6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5 臭氧水协同超声波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46-53页 |
| 5.1 引言 | 第46页 |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46页 |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46-47页 |
| 5.2.3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8页 |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 5.3.1 臭氧水协同超声波处理对小麦粉色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5.3.2 臭氧水协同超声波处理对小麦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 5.3.3 臭氧水协同超声波处理对小麦粉质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3.4 臭氧水协同超声波处理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1 结论 | 第53-54页 |
| 2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