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ABB式形容词 | 第11-13页 |
二、词语的形象色彩 | 第13-14页 |
三、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理论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ABB式形容词及其形象色彩界定 | 第17-20页 |
第一节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 | 第17-19页 |
一、词性必须是形容词 | 第17页 |
二、格式上为ABB式 | 第17-18页 |
三、意义具有形象色彩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本文中ABB式形容词的范围 | 第19-20页 |
第二章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构成分析 | 第20-30页 |
第一节 ABB式形容词中的A | 第20-23页 |
一、A为形容词 | 第20-21页 |
二、A为名词 | 第21-22页 |
三、A为动词 | 第22页 |
四、A为副词 | 第22页 |
五、A为其他 | 第22-23页 |
第二节 ABB式形容词中的BB | 第23-25页 |
一、ABB式形容词中的BB | 第23-25页 |
二、BB中B的性质 | 第25页 |
第三节 ABB式形容词中A与BB的语义关系 | 第25-27页 |
一、同义关系 | 第26页 |
二、说明关系 | 第26页 |
三、因果关系 | 第26页 |
四、伴随关系 | 第26-27页 |
五、无关联关系 | 第27页 |
第四节 从A和BB的异同看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差异 | 第27-30页 |
一、A同BB不同的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差异 | 第27-28页 |
二、BB同A不同的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差异 | 第28-30页 |
第三章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分析及辞书释义 | 第30-42页 |
第一节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分析 | 第30-36页 |
一、形象色彩反映事物的不同形象 | 第30-32页 |
二、形象色彩反映人的感官感受 | 第32-36页 |
第二节 ABB式形容词的辞书释义 | 第36-42页 |
一、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在释义中的体现 | 第36-39页 |
二、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释义问题 | 第39-42页 |
第四章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与对外汉语教学 | 第42-54页 |
第一节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偏误类型 | 第42-47页 |
一、词语搭配不当 | 第42-45页 |
二、语义重复啰嗦 | 第45-46页 |
三、ABB式形容词的滥用 | 第46-47页 |
四、ABB式形容词的生造 | 第47页 |
第二节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偏误原因 | 第47-51页 |
一、对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特点掌握不全面 | 第47-48页 |
二、教材编写不合理 | 第48-49页 |
三、教师教学不严谨 | 第49-50页 |
四、学生自身问题 | 第50-51页 |
第三节 ABB式形容词的形象色彩教学策略 | 第51-54页 |
一、教材编写 | 第51-52页 |
二、教师教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附录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ABB式形容词 | 第55-56页 |
附录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ABB式形容词释义 | 第56-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