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设计第12-21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12-14页
        二、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借鉴第14-15页
        三、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第15-18页
        四、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第18-21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视角、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1-23页
        一、研究视角第21页
        二、研究思路第21-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23-25页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23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概述第25-42页
    第一节 当代新媒体技术发展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第25-31页
        一、当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第25-26页
        二、新媒体技术发展对高校教学的影响第26-28页
        三、在线教育的全球扩散和迅速发展的态势第28-31页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内涵第31-42页
        一、网络教学模式的概念第31-33页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及其基本特征第33-34页
        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发展历程第34-39页
        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地位、目的和作用第39-42页
第三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建设和应用的现状第42-60页
    第一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建设和应用的调查第42-55页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发展情况的调查第42-47页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应用情况的分析第47-52页
        三、国内外同类课程应用的个案比较分析第52-55页
    第二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第55-60页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第55-56页
        二、网络课程内容设计创新不足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第56页
        三、教学模式固化和教学方法落后第56-57页
        四、网络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第57-58页
        五、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第58页
        六、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第58-60页
第四章 混合式教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第60-81页
    第一节 网络辅助教学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第60-64页
        一、条件和目标第60-61页
        二、基本特征第61-62页
        三、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建构第62-63页
        四、网络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第63-64页
    第二节 在线开放式教学(慕课)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第64-68页
        一、条件和目标第64-66页
        二、基本特征第66-67页
        三、在线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建构第67页
        四、在线开放式教学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第67-68页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成环节和影响因素第68-76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各构成环节和具体内容第68-69页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学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第69-74页
        三、混合式教学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第74-76页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课程案例分析第76-81页
        一、网络辅助教学课程案例分析第76-77页
        二、慕课教学课程案例分析第77-78页
        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第78-79页
        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不足第79-81页
第五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实现条件分析第81-90页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网络教学的原则第81-82页
        一、方向性原则第81页
        二、系统性原则第81页
        三、共享性原则第81-82页
        四、安全性原则第82页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变革的实现条件第82-86页
        一、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第82-83页
        二、丰富教学内容,永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第83页
        三、变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时空第83-85页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第85-86页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变革的保障条件第86-90页
        一、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第86-87页
        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多方面推进机制革新第87-90页
结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致谢第96-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困境研究--以台州市为例
下一篇: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勐海县新农村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