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专英语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征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以山西某师专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1.1.1 国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 | 第9-10页 |
| 1.1.2 师范教育中英语学困生群体普遍存在 | 第10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1.3.1 高等师范专科生 | 第11-12页 |
| 1.3.2 高等师专英语学困生 | 第12页 |
| 1.3.3 非智力因素 | 第12-13页 |
| 1.3.4 策略 | 第13页 |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4.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2.1.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15页 |
| 2.1.2 积极心理学理论 | 第15-16页 |
| 2.1.3 佛莱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 第16页 |
| 2.1.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16-17页 |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 2.2.1 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2.2.2 国内外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 3 高等师专英语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24-41页 |
| 3.1 对高等师专英语学困生的调查 | 第24-35页 |
| 3.1.1 调查对象及工具 | 第24-25页 |
| 3.1.2 数据处理 | 第25-31页 |
| 3.1.3 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 3.2 高等师专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 第35-41页 |
| 3.2.1 学困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 第35-38页 |
| 3.2.2 教师因素 | 第38-39页 |
| 3.2.3 学校因素 | 第39页 |
| 3.2.4 家庭因素 | 第39-40页 |
| 3.2.5 社会因素 | 第40-41页 |
| 4 高等师专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 第41-50页 |
| 4.1 学困生方面 | 第41-45页 |
| 4.2 教师方面 | 第45-47页 |
| 4.3 学校方面 | 第47-48页 |
| 4.4 家庭方面 | 第48-49页 |
| 4.5 社会方面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