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早期道教与经韵授度界定 | 第10-11页 |
二、经韵授度体系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4页 |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基本内容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经韵授度的基本观念 | 第18-38页 |
第一节 经韵生成与功能观 | 第18-22页 |
一、源于仙界的生成观 | 第18-20页 |
二、通神养生的功能观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经韵授度内容观 | 第22-27页 |
一、经韵与法术的关系 | 第22-24页 |
二、经韵的音乐独立性 | 第24-27页 |
第三节 经韵授度目的观 | 第27-32页 |
一、治病疗疾 | 第28-30页 |
二、修炼成仙 | 第30-32页 |
第四节 经韵授度方法观 | 第32-36页 |
一、仙真口传 | 第32-34页 |
二、师徒秘授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经韵授度中的法师、道徒及关系 | 第38-62页 |
第一节 经韵授度中的法师 | 第38-46页 |
一、法师的不同称谓及特征 | 第38-41页 |
二、法师的经韵授度资格 | 第41-43页 |
三、法师的经韵授度职责 | 第43-46页 |
第二节 经韵授度中的道徒 | 第46-56页 |
一、道徒的不同称谓及特征 | 第47-50页 |
二、道徒的经韵受度资格 | 第50-53页 |
三、道徒的经韵受度职责 | 第53-56页 |
第三节 经韵授度中的师徒关系 | 第56-59页 |
一、半宗教性的师徒关系 | 第56-57页 |
二、纯宗教性的师徒关系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2页 |
第三章 早期经韵的音乐特征 | 第62-96页 |
第一节 早期经韵的历史演进 | 第62-71页 |
一、东汉:经韵初萌 | 第62-64页 |
二、东晋:经韵成型 | 第64-67页 |
三、南朝:经韵的系统发展 | 第67-71页 |
第二节 早期经韵的认证依据 | 第71-86页 |
一、经文体式 | 第72-75页 |
二、唱诵标识 | 第75-82页 |
三、当代留存 | 第82-86页 |
第三节 早期经韵的风格与功能 | 第86-93页 |
一、早期经韵的风格推断 | 第86-90页 |
二、早期经韵的宗教功能 | 第90-93页 |
小结 | 第93-96页 |
第四章 经韵授度的仪式过程 | 第96-130页 |
第一节 天师科仪中的经韵授度——以《授道德五千文仪品》为例 | 第96-103页 |
一、天师科仪简论 | 第97页 |
二、《五千文仪》之经韵授度仪式过程 | 第97-100页 |
三、《五千文仪》之经韵授度仪程分析 | 第100-103页 |
第二节 三皇科仪中的经韵授度——以《授洞神三皇仪品》为例 | 第103-109页 |
一、三皇科仪简论 | 第103-104页 |
二、《三皇仪》之经韵授度仪式过程 | 第104-106页 |
三、《三皇仪》之经韵授度仪程分析 | 第106-109页 |
第三节 上清科仪中的经韵授度——以《授洞真上清仪品》为例 | 第109-116页 |
一、上清科仪简论 | 第109-110页 |
二、《上清仪》之经韵授度仪式过程 | 第110-113页 |
三、《上清仪》之经韵授度仪程分析 | 第113-116页 |
第四节 灵宝科仪中的经韵授度——以《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为例 | 第116-128页 |
一、灵宝科仪简论 | 第116-117页 |
二、《授度仪》之经韵授度仪式过程 | 第117-122页 |
三、《授度仪》之经韵授度仪程分析 | 第122-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五章 经韵授度的主要方法 | 第130-146页 |
第一节 口传秘授法 | 第130-134页 |
一、口传秘授的基本原理 | 第131-132页 |
二、口传秘授的现实意义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 照本宣科法 | 第134-139页 |
一、照本宣科的基本原理 | 第135-137页 |
二、照本宣科的现实意义 | 第137-139页 |
第三节 引唱细度法 | 第139-142页 |
一、引唱细度的基本原理 | 第139-140页 |
二、引唱细度的现实意义 | 第140-142页 |
第四节 应和点授法 | 第142-144页 |
一、应和点授的基本原理 | 第142-143页 |
二、应和点授的现实意义 | 第143-144页 |
小结 | 第144-146页 |
第六章 经韵授度的基本规范 | 第146-158页 |
第一节 授度仪式与仪式环境规范 | 第146-150页 |
一、授度仪式规范 | 第146-148页 |
二、仪式环境规范 | 第148-150页 |
第二节 授度仪式过程中的基本规范 | 第150-157页 |
一、仪式过程中的斋戒置信 | 第150-152页 |
二、仪式过程中的宿露启表 | 第152-154页 |
三、仪式过程中的盟誓投简 | 第154-157页 |
小结 | 第157-158页 |
结论 | 第158-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