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无线携能通信的能量效率优化与物理层安全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的构成第13页
        1.1.2 无线携能通信的特点与应用前景第13-15页
        1.1.3 无线携能通信研究的问题与挑战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无线能量传输第16-17页
        1.2.2 无线携能通信第17-18页
        1.2.3 无线携能通信的物理层安全第18-20页
        1.2.4 无线携能通信的能量效率第20-21页
    1.3 本文的工作第21-24页
        1.3.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3.2 具体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无线携能通信的基础理论与相关技术第24-38页
    2.1 无线携能通信第24-27页
        2.1.1 无线充电技术第24-25页
        2.1.2 无线携能通信的接收端设计第25-27页
    2.2 物理层安全第27-29页
        2.2.1 信道容量与信道编码定理第27页
        2.2.2 香农的密码系统与完全保密第27-28页
        2.2.3 Wyner的窃听信道与噪声信道上的安全通信第28-29页
    2.3 凸优化理论第29-32页
        2.3.1 凸集第29页
        2.3.2 凸函数第29-30页
        2.3.3 凸优化问题第30页
        2.3.4 Lagrange对偶函数第30-31页
        2.3.5 Lagrange对偶问题第31页
        2.3.6 KKT最优性条件第31-32页
    2.4 分式规划理论第32-36页
        2.4.1 广义凹性第33-35页
        2.4.2 凹凸分式规划问题 (CCFP)第35页
        2.4.3 Dinkelbach方法第35-36页
    2.5 能量效率的定义第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无线携能通信系统发射接收机的能量效率优化第38-66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系统模型第39-43页
        3.2.1 信道模型第40-42页
        3.2.2 能量效率第42-43页
    3.3 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均衡第43-45页
        3.3.1 功率划分模式第44-45页
        3.3.2 时间切换模式第45页
    3.4 能量效率最大化问题公式化第45-47页
        3.4.1 功率划分模式下的能量效率最大化问题第46页
        3.4.2 时间切换模式下能量效率最大化问题第46-47页
    3.5 能量效率目标函数的拟凹性与Dinkelbach方法第47-49页
        3.5.1 能量效率目标函数的拟凹性第47-48页
        3.5.2 Dinkelbach方法第48-49页
    3.6 能量效率最大问题的算法与次优化解第49-55页
        3.6.1 功率划分模式第49-52页
        3.6.2 时间切换模式第52-55页
        3.6.3 计算复杂性分析第55页
    3.7 有效吞吐与能量吞吐效率第55-57页
    3.8 数值仿真与讨论第57-63页
        3.8.1 能量效率与频谱效率均衡第57-58页
        3.8.2 迭代算法的收敛性第58-60页
        3.8.3 PS模式下的最小QoS与最小捕获能量对能量效率的影响第60-61页
        3.8.4 TS模式下的最小QoS与最小捕获能量对能量效率的影响第61-62页
        3.8.5 能量吞吐效率与断供目标速率第62-63页
    3.9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四章 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的目标安全速率与功率分配策略优化第66-86页
    4.1 引言第66-68页
    4.2 衰落窃听信道上的携能通信系统第68-72页
        4.2.1 系统模型第68-70页
        4.2.2 安全容量第70-71页
        4.2.3 安全传输方案第71-72页
    4.3 On-off安全传输模式的优化第72-77页
        4.3.1 On-off安全传输模式的安全性能第72-75页
        4.3.2 On-Off安全传输模式的性能优化第75-77页
    4.4 适应性安全传输模式的优化第77-79页
        4.4.1 适应性安全传输模式的安全性能第77-78页
        4.4.2 适应性安全传输模式的性能优化第78-79页
    4.5 数值仿真与讨论第79-84页
        4.5.1 安全断供概率第79-81页
        4.5.2 有效安全吞吐第81-82页
        4.5.3 性能比较与分析第82-84页
    4.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两用户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的安全能量效率优化第86-112页
    5.1 引言第86-88页
    5.2 系统模型第88-92页
        5.2.1 信道模型第88-89页
        5.2.2 传输信号与功率划分方案第89-92页
    5.3 安全能量效率问题公式化第92-94页
        5.3.1 安全速率公式化第92-93页
        5.3.2 能量消耗模型第93页
        5.3.3 安全能量效率最大化 (SEEM) 问题公式化第93-94页
    5.4 权重安全速率和最大化第94-97页
        5.4.1 权重安全速率和问题公式化第95-97页
    5.5 安全能量效率最大化 (SEEM) 问题的解第97-104页
        5.5.1 Dinkelbach方法第97-98页
        5.5.2 目标函数的变换第98页
        5.5.3 SEEM问题的迭代算法第98-103页
        5.5.4 算法复杂性分析第103-104页
    5.6 数值仿真与讨论第104-110页
        5.6.1 提出的迭代算法的收敛性第105页
        5.6.2 安全能量效率与最大发射功率第105-106页
        5.6.3 安全能量效率与功率划分比例第106-107页
        5.6.4 最小安全QoS与最小能量捕获要求对安全能量效率的影响第107-110页
        5.6.5 子载波带宽与路径丢失对安全能量效率的影响第110页
    5.7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4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112-113页
    6.2 研究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第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6-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专利申请第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127-128页
附录A 索引第128-133页
    A.1 定理 4.3.1 的证明第128页
    A.2 定理 4.3.4 的证明第128-129页
    A.3 定理 4.3.6 的证明第129页
    A.4 定理 4.3.7 的证明第129页
    A.5 定理 4.3.8 的证明第129-130页
    A.6 定理 4.3.9 的证明第130页
    A.7 定理 4.4.1 的证明第130-131页
    A.8 定理 4.4.3 的证明第131-132页
    A.9 定理 4.4.4 的证明第132页
    A.10 引理 5.4.2 的证明第132-133页
    A.11 引理 5.4.3 的证明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早期道教经韵授度体系研究
下一篇:长周期光纤光栅化学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