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对人员激励机制问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2页 |
2.1.2 目标设置理论 | 第12页 |
2.1.3 公平理论 | 第12-13页 |
2.1.4 期望理论 | 第13页 |
2.1.5 奥尔德弗ERG论 | 第13页 |
2.1.6 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 第13-14页 |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4.1 科研单位 | 第17-18页 |
2.4.2 农业科研人才 | 第18页 |
2.4.3 科研绩效考核与评价 | 第18页 |
2.4.4 科研人才激励机制 | 第18-19页 |
3 A单位的科研活动和人才情况分析 | 第19-22页 |
3.1 A科研单位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3.2 A科研单位的科研投入产出情况 | 第20页 |
3.3 A科研单位的科研人才情况 | 第20-22页 |
4 A单位的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现状的分析 | 第22-27页 |
4.1 A单位的科研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 第22-23页 |
4.1.1 院所课题组分级管理和五大类人员分类评价相结合 | 第22页 |
4.1.2 各单位的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相结合 | 第22-23页 |
4.1.3 以定量为主和定性为辅相结合 | 第23页 |
4.2 A科研单位的科研人才激励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4.2.1 以科研业绩评价为指标的薪酬分配激励占主导 | 第23-24页 |
4.2.2 明确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相结合 | 第24-25页 |
4.2.3 注重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相结合的薪酬分配和科研激励办法 | 第25-27页 |
5 A单位的科研人员激励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 第27-41页 |
5.1 问卷调查内容的情况说明 | 第27-28页 |
5.2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28-36页 |
5.2.1 对薪酬和福利待遇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 第28-29页 |
5.2.2 对A单位提供的科研条件和待遇的满意度分析 | 第29页 |
5.2.3 对工作付出与薪酬回报的公平性满意度调查分析 | 第29-30页 |
5.2.4 对提高收入和缩短薪酬差距的建议调查分析 | 第30-32页 |
5.2.5 对分配机制的评价分析 | 第32页 |
5.2.6 对单位科研学术氛围评价 | 第32-33页 |
5.2.7 对科研绩效考核和激励办法满意度的分析 | 第33-36页 |
5.3 A单位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5.3.1 高层次科研人才引进困难 | 第37页 |
5.3.2 科研绩效管理不够科学合理 | 第37-38页 |
5.3.3 “一刀切”的激励措施存在诸多弊端 | 第38页 |
5.3.4 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 第38-39页 |
5.3.5 职称评审难度系数增加 | 第39页 |
5.3.6 科研团队凝聚力不够 | 第39-41页 |
6 对策和建议 | 第41-46页 |
6.1 “科研绩效考核”全面铺开 | 第41-42页 |
6.2 改革职称评审制度 | 第42页 |
6.3 创新科研激励办法和措施 | 第42-43页 |
6.4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43-44页 |
6.4.1 实现“以岗定薪、薪随岗变” | 第43页 |
6.4.2 鼓励科研开发创收新增长点 | 第43-44页 |
6.5 设立“青年人才基金” | 第44页 |
6.6 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 第44页 |
6.7 加强绩效评价和激励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 第44-45页 |
6.8 重视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 | 第45页 |
6.9 帮助科研人员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