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高中教材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语言表述研究--以人教版历史必修内容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20页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0页
    四、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一章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概念界定、发展及特点第21-27页
    第一节 民族、民族主义概念界定第21-22页
        一、“民族”第21页
        二、“民族主义”第21-22页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形成第22-24页
        一、冲破传统“华夏中心论”束缚第22-23页
        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阶段划分第23-24页
        三、建构中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第24页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第24-27页
        一、反对民族压迫,争取国家独立第25页
        二、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第25页
        三、传统的民族观念不断加入理性因素第25-27页
第二章 教材中有关内容表述研究的必要性第27-33页
    第一节 强化近代历史知识体系的联系性和思想性第27-28页
        一、加强近代历史知识的联系性第27-28页
        二、深化近代历史知识的思想性第28页
    第二节 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第28-29页
        一、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8-29页
        二、发挥着无法代替的历史作用第29页
    第三节 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重要的教育意义第29-33页
        一、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第29-30页
        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第30页
        三、具有反思和借鉴的价值第30-33页
第三章 高中人教版必修中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内容的表述第33-45页
    第一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有关章节内容第33-35页
        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析第33-34页
        二、有关近代民族主义内容概括第34-35页
    第二节 教材中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内容解析第35-45页
        一、旧的传统民族主义的终结——义和团运动第35-37页
        二、民族主义新的跨越——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第37-38页
        三、经济上的民族主义——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第38-40页
        四、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五四爱国运动第40-42页
        五、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抗日战争第42-45页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落实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第45-49页
    第一节 挖掘和梳理教材中相关内容思想性第45-46页
        一、挖掘和梳理教材内容的必要性第45-46页
        二、在知情意行方面实现对近代民族主义的正确认识第46页
    第二节 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对近代民族主义内涵的理解第46-49页
        一、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第46-47页
        二、善于提问,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第47-48页
        三、扩展学习场所促进对教材内容的正确解读第48-49页
第五章 处理民族主义内容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第49-55页
    第一节 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误区第49-50页
        一、调整课堂情绪,完成教学目标第49页
        二、消除对民族主义的片面认识第49-50页
        三、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第50页
    第二节 用开放的世界意识学习和认识民族主义第50-52页
        一、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第50-51页
        二、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需求第51页
        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51-52页
    第三节 运用历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52-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嘉兴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下一篇:中学历史初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