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学生汉语委婉语习得考察分析及教学设计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3-14页 |
一、研究重点 | 第13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13-14页 |
三、创新点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一、修辞学与委婉语研究 | 第14-15页 |
二、社会语言学与委婉语研究 | 第15-16页 |
三、语用学与委婉语研究 | 第16页 |
四、文化心理学与委婉语研究 | 第16页 |
五、对外汉语教学与委婉语研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蒙古大学生汉语委婉语习得调查分析 | 第19-33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19-21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19页 |
二、问卷设计 | 第19-21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21页 |
第二节 蒙古大学生汉语委婉语习得情况分析 | 第21-30页 |
一、第一部分的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21-24页 |
二、第二部分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24-28页 |
三、第三部分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节 语言环境对学生委婉语习得情况的影响及分析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对汉语教学的建议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对教师的建议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对学生的建议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对教材的编写建议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教学设计举例 | 第37-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