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ISP鸡肝蛋白的乳化特性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缩写符号第17-22页
前言第22-24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24-66页
    1 鸡肝的生产与加工研究现状第24-27页
        1.1 鸡肝的生产现状第24-25页
        1.2 鸡肝营养成份研究第25页
        1.3 鸡肝的加工研究现状第25-26页
        1.4 肝酱的背膘替代研究现状第26-27页
    2 肝脏蛋白的提取方法第27-30页
        2.1 ISP法第28页
        2.2 水溶液提取法第28-29页
        2.3 有机溶剂提取法第29页
        2.4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第29页
        2.5 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第29-30页
        2.6 其他方法第30页
    3 ISP技术对肉蛋白的影响研究进展第30-48页
        3.1 ISP提取蛋白的原理第31-32页
        3.2 ISP技术的加工过程第32-34页
        3.3 ISP技术的优缺点第34-35页
        3.4 ISP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第35-38页
        3.5 ISP对提取蛋白组分的影响第38-39页
        3.6 ISP对提取蛋白颜色的影响第39-41页
        3.7 ISP对提取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第41-43页
        3.8 ISP对提取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第43-45页
        3.9 ISP对提取蛋白结构的影响第45-47页
        3.10 ISP技术提取的蛋白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第47-48页
    4 畜禽肝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第48-53页
        4.1 蛋白质组学的含义第48-49页
        4.2 非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蛋白质组学定量(Label-free LC MS/MS)技术第49-52页
        4.3 畜禽肝脏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第52-53页
    5 存在问题与本研究意义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6页
下篇 研究报告第66-160页
    第一章 正常和异常颜色新鲜鸡肝理化与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第66-8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6-70页
            1.1 实验材料第66-67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67-68页
            1.3 方法第68-70页
                1.3.1 肝脏主要成分的测定第68页
                1.3.2 pH值的测定第68页
                1.3.3 总色素含量的测定第68页
                1.3.4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第68-69页
                1.3.5 氨基酸含量测定第69页
                1.3.6 矿物质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第69页
                1.3.7 统计分析第69-7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0-75页
            2.1 主要成分的比较第70页
            2.2 色素含量和pH值第70-71页
            2.3 脂肪酸含量比较第71-73页
            2.4 氨基酸构成分析第73-74页
            2.5 矿物质元素及重金属含量比较第74-75页
        3 讨论第75-77页
        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第二章 鸡肝乳化过程中蛋白构象变化与保油保水性的关系研究第80-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1-85页
            1.1 实验材料第81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81-82页
            1.3 方法第82-85页
            1.4 统计分析第8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5-92页
            2.1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第85页
            2.2 保水保油性第85-87页
            2.3 鸡肝酱糜的微观结构第87-88页
            2.4 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第88-89页
            2.5 拉曼光谱分析第89-92页
        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第三章 ISP鸡肝蛋白提取率及其组分构成研究第98-11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8-103页
            1.1 实验材料第98-99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99页
            1.3 方法第99-103页
            1.4 统计分析第103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03-112页
            2.1 蛋白溶解度第103-104页
            2.2 蛋白的回收率第104-105页
            2.3 回收蛋白的萃取性(盐溶和水溶性)第105-106页
            2.4 总色素第106-107页
            2.5 蛋白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第107-108页
            2.6 氨基酸构成分析第108-111页
            2.7 SDS-PAGE电泳第111-112页
        3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第四章 ISP鸡肝蛋白乳化特性及其构象变化的研究第116-1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7-120页
            1.1 实验材料第117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117页
            1.3 方法第117-119页
            1.4 统计分析第119-1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0-132页
            2.1 乳化液的表观评价第120-121页
            2.2 乳化活性第121-122页
            2.3 乳化液的黏度分析第122-123页
            2.4 乳化液的粒径分布和粒度大小分析第123-125页
            2.5 乳化液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第125-126页
            2.6 乳化层蛋白质构象的拉曼光谱分析第126-132页
        3 讨论第132-133页
        4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8页
    第五章 ISP鸡肝蛋白乳化过程中的非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蛋白质组学定量研究第138-1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9-143页
            1.1 实验材料第139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139-140页
            1.3 方法第140-143页
            1.4 数据的过滤和统计分析第1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43-154页
            2.1 乳化层中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特征分布第143-144页
            2.2 乳化层中的蛋白质鉴定结果第144-146页
            2.3 乳化层中的蛋白质组绝对定量第146-148页
            2.4 乳化层中的蛋白质组相对定量第148-154页
        3 讨论第154-155页
        4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0页
全文结论第160-162页
创新性说明第162-164页
工作展望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专利和项目情况第168-170页
附表第170-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HIV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辅助受体抑制剂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下一篇: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就业歧视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