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1 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 | 第11-12页 |
1.2.2 有利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教科书中案例教学 | 第12页 |
1.2.3 有利于建构合理的学习方式 | 第12页 |
1.2.4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12页 |
1.2.5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互助水平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研究选题综述 | 第16-19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翻转课堂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19-25页 |
2.1 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本质 | 第19页 |
2.2 翻转课堂的特征与意义 | 第19-21页 |
2.2.1 翻转课堂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2 翻转课堂的意义 | 第20-21页 |
2.3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页 |
2.3.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2-23页 |
2.3.4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地理教学设计 | 第25-45页 |
3.1 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 第25-29页 |
3.1.1 翻转课堂地理教学设计环节 | 第25-28页 |
3.1.2 传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环节 | 第28-29页 |
3.2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第29-37页 |
3.2.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第30-34页 |
3.2.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传统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第34-37页 |
3.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对比 | 第37-45页 |
3.3.1 课程理念的对比 | 第37-38页 |
3.3.2 教学方式的对比 | 第38-42页 |
3.3.3 教学程序的对比 | 第42-43页 |
3.3.4 教学效果的对比 | 第43-45页 |
第4章 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第45-51页 |
4.1 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 | 第45-47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45页 |
4.1.2 调查内容 | 第45-46页 |
4.1.3 调查对象 | 第46-47页 |
4.1.4 调查统计数字结果 | 第47页 |
4.2 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4.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4.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4.2.3 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4.2.4 MOOC式的平台建设质量需要提高 | 第50-51页 |
第5章 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 第51-63页 |
5.1 优化设计的原则 | 第51-54页 |
5.1.1 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 第51-52页 |
5.1.2 构建开放性教学原则 | 第52-53页 |
5.1.3 呈现交互性原则 | 第53-54页 |
5.2 优化设计的一般步骤 | 第54-60页 |
5.2.1 课前的有效准备 | 第54-58页 |
5.2.2 课堂的有效实施 | 第58-59页 |
5.2.3 课后的巩固与评价 | 第59-60页 |
5.3 优化设计的主要策略 | 第60-63页 |
5.3.1 教学准备的优化策略 | 第60页 |
5.3.2 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 | 第60-61页 |
5.3.3 管理行为的优化策略 | 第61页 |
5.3.4 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63页 |
6.3 研究启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