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第一节 老舍作品译介与海外传播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四世同堂》英译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14-18页 |
|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四世同堂》翻译的相关性 | 第17-18页 |
| 第四章 《四世同堂》英译本的后殖民色彩 | 第18-29页 |
| 第一节 语言层面 | 第18-25页 |
| 1. 文化专有项 | 第18-20页 |
| 2. 成语表达 | 第20-22页 |
| 3. 修辞表达 | 第22-24页 |
| 4. 可转化性较强的普通词语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结构层面 | 第25-29页 |
| 第五章 《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 第29-34页 |
| 第一节 老舍——中国底色,世界格局 | 第29-31页 |
| 第二节 浦爱德——“中国是‘母国’” | 第31-34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