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德性论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1 绪论第9-19页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目的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研究的现状、思路和方法第10-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研究的创新点、重点、难点第14-15页
     ·创新点第14-15页
     ·重点第15页
     ·难点第15页
   ·主要概念辨析第15-19页
     ·道德、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第15-16页
     ·德性论与规范论第16-18页
     ·规范论道德教育和德性论道德教育第18-19页
2 学校道德教育现状第19-30页
   ·学校道德教育理论现状第19-23页
     ·认同规范论第19-22页
     ·忽视德性论第22-23页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现状第23-30页
     ·学校道德教育成效第23-25页
     ·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第25-30页
3 德性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发展第30-41页
   ·德性论的历史演变第30-36页
     ·西方德性论的历史演变第30-33页
     ·中国德性论的历史演变第33-36页
   ·德性论的当代发展第36-41页
     ·西方德性论的当代发展第36-38页
     ·中国德性论的当代发展第38-41页
4 德性论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第41-56页
   ·德性论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第41-43页
     ·初级目标:知行统一第41-42页
     ·终极目标:幸福生活第42-43页
   ·德性论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原则第43-46页
     ·诉诸自主原则第43-44页
     ·防微杜渐原则第44页
     ·循序渐进原则第44-45页
     ·协同作用原则第45页
     ·优化环境原则第45-46页
     ·率先垂范原则第46页
   ·德性论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第46-50页
     ·传授德性知识第47-48页
     ·培养德性情感第48-49页
     ·锤炼德性意志第49页
     ·践履德性行为第49-50页
   ·德性论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第50-53页
     ·小学道德教育:“教之以事”第50-51页
     ·中学道德教育:“晓之以理”第51-52页
     ·大学道德教育:“事理结合”第52-53页
   ·德性论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评价标准第53-56页
     ·个体评价标准:师生共同发展第53-54页
     ·社会评价标准:道德风尚良好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劳务派遣制度研究
下一篇:学前儿童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对符号数学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