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乳酸菌及其蛋白水解酶系 | 第9-12页 |
·乳酸菌概述 | 第9页 |
·乳酸菌蛋白酶概述 | 第9-10页 |
·蛋白酶对底物的特异性降解 | 第10页 |
·乳酸菌的氨肽酶 | 第10-12页 |
·蛋白酶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上的应用 | 第12-14页 |
·牛乳与母乳的蛋白组成的差异 | 第12-13页 |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方构成 | 第13-14页 |
·乳酸菌胞内酶的超声破碎获取 | 第14-15页 |
·超声破碎菌体原理 | 第14-15页 |
·超声破碎对蛋白酶的影响机理 | 第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高产蛋白酶乳酸菌的筛选、鉴定 | 第16页 |
·对获得菌体胞内酶的超声破碎条件优化 | 第16页 |
·全酶液对脱脂乳和酪蛋白的水解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产蛋白酶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17-26页 |
·引言 | 第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实验原料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乳酸菌的分离 | 第18-19页 |
·产蛋白酶乳酸菌的初筛 | 第19页 |
·产蛋白酶乳酸菌的复筛 | 第19页 |
·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9页 |
·生理生化试验 | 第19页 |
·16S rRNA分子鉴定菌株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产蛋白酶乳酸菌的初筛 | 第20-21页 |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第21页 |
·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结果 | 第21-23页 |
·DNA提取及PCR扩增结果 | 第23-24页 |
·PCR扩增产物的测序与同源比对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乳酸菌全酶系在牛乳酪蛋白上的应用 | 第26-45页 |
·引言 | 第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超声破碎菌液的制备 | 第27页 |
·氨肽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对硝基苯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页 |
·超声破碎的单因素实验 | 第28页 |
·超声功率的单因素 | 第28页 |
·超声时间的单因素 | 第28页 |
·体系溶菌酶添加量的单因素 | 第28页 |
·响应面优化分析的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利用超声破碎获得全酶液水解脱脂乳和酪蛋白 | 第29页 |
·蛋白水解氨基氮的测定 | 第29页 |
·亮氨基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9页 |
·酶水解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氨肽酶活力计算公式 | 第30-31页 |
·对硝基苯胺标准曲线 | 第30-31页 |
·氨肽酶活力计算公式为 | 第31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单因素功率因素对体系中氨肽酶活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单因素时间因素对体系中氨肽酶活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溶菌酶的添加量对体系中氨肽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响应面优化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其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拟合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响应面分析 | 第36-40页 |
·亮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氨基氮含量的计算 | 第40页 |
·亮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0页 |
·酶液水解12%脱脂乳和1%酪蛋白的氨基氮含量测定 | 第40-42页 |
·酶水解液的反相液相色谱检测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8页 |
·高产蛋白酶乳酸菌的筛选 | 第45页 |
·超声破碎单因素结果 | 第45-46页 |
·超声破碎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 第46页 |
·水解液氨基氮的测定 | 第46-47页 |
·水解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