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测验与评估论文

硕士生羞耻心:问卷修订及外显与内隐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1 绪论第8-13页
   ·问题提出第8-9页
   ·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研究程序第11页
   ·研究结论第11页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1-13页
     ·研究创新第11-12页
     ·研究不足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4页
   ·羞耻心的内涵第13-17页
     ·羞耻心的概念第13-14页
     ·相关概念辨析第14-17页
   ·羞耻心的分类第17-18页
   ·羞耻心的发展理论第18-19页
     ·认知归因理论的羞耻心观点第18页
     ·精神分析理论的羞耻心观点第18页
     ·机能主义理论的羞耻心观点第18-19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羞耻心观点第19页
   ·羞耻心的测量第19-20页
   ·羞耻心与其它变量的关系第20-22页
     ·羞耻心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第20页
     ·羞耻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20-21页
     ·羞耻心与抑郁的关系第21页
     ·羞耻心与认知归因的关系第21页
     ·羞耻心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第21-22页
     ·羞耻心与自尊的关系第22页
   ·羞耻心的内隐测量研究第22页
   ·小结第22-24页
3 研究构思第24-26页
4 研究一 硕士生羞耻心问卷的修订第26-39页
   ·引言第26-27页
   ·方法第27-30页
     ·研究对象第27-28页
     ·研究工具第28-30页
     ·研究程序第30页
     ·数据处理第30页
   ·结果第30-36页
     ·预测问卷项目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0-34页
     ·再测问卷项目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4页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34-36页
   ·讨论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5 研究二 硕士生羞耻心的调查研究第39-46页
   ·目的第39页
   ·方法第39-40页
     ·研究对象第39页
     ·研究工具第39-40页
     ·研究程序第40页
     ·数据处理第40页
   ·结果第40-42页
     ·硕士生羞耻心的总体状况第40页
     ·硕士生羞耻心的人口学变量比较第40-42页
   ·讨论第42-45页
     ·硕士生羞耻心的整体状况第42-43页
     ·硕士生羞耻心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状况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6 研究三 硕士生内隐羞耻心的IAT研究第46-53页
   ·目的第46页
   ·方法第46-48页
     ·被试第46页
     ·研究工具第46-47页
     ·研究程序第47-48页
     ·数据处理第48页
   ·结果第48-50页
     ·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羞耻心的内隐效应第48-49页
     ·男硕士生和女硕士生的内隐羞耻心差异第49页
     ·易羞耻组与不易羞耻组的内隐羞耻心差异第49-50页
   ·讨论第50-52页
     ·硕士生羞耻心的内隐倾向性分析第50-51页
     ·男硕士生和女硕士生的内隐羞耻心状况第51页
     ·易羞耻组和不易羞耻组硕士生的内隐羞耻心状况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7 研究总结第53-57页
   ·总讨论第53-55页
     ·男硕士生和女硕士生的外显羞耻心与内隐羞耻心比较第53页
     ·硕士生羞耻心包含外显羞耻心和内隐羞耻心两种类型的分析第53-55页
   ·总结论第55页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55-57页
     ·本研究的创新第55页
     ·本研究的不足第55-57页
附录1 大学生羞耻心问卷第57-59页
附录2 硕士生羞耻心初始问卷第59-61页
附录3 硕士生羞耻心问卷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学习型领导理论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