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以血红蛋白制备腌制色素替代亚硝酸钠发色的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立题背景与意义第14-20页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第14-16页
       ·发色作用第14-15页
       ·抑菌作用第15页
       ·提高风味第15-16页
       ·抗氧化性第16页
     ·亚硝酸盐的危害第16-17页
     ·降低亚硝酸盐危害的方法第17-18页
     ·研究的意义第18-20页
       ·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提高安全性第19页
       ·有效利用畜禽血资源第19-20页
   ·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替代亚硝酸盐发色作用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提高亚硝基血红蛋白稳定性和分散性的方法第22-23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研究目的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0页
第二章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制备第30-45页
   ·引言第30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主要材料第30-31页
     ·主要仪器第31页
     ·方法第31-34页
       ·血红蛋白的制备第31-32页
       ·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制备第32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制备中的影响因素第32-33页
       ·糖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第33页
       ·糖基化反应液的纯化和干燥第33页
       ·分析检测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血红蛋白的制备第34-37页
       ·血细胞的破壁方法第34页
       ·血红蛋白的纯化第34-35页
       ·血红蛋白的保藏第35-37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制备的影响因素第37-40页
       ·糖类的选择第37页
       ·蛋白和糖类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pH 的影响第38-39页
       ·温度的影响第39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39-40页
       ·搅拌程度的影响第40页
     ·制备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最佳反应条件第40-42页
       ·各影响因素的趋势图第41-42页
       ·最佳糖基化反应条件第42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制备第42-43页
       ·糖基化反应液的纯化第42页
       ·糖基化反应液的干燥第42-43页
     ·粉末状色素产品的组成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第三章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确证第45-58页
   ·引言第45-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主要材料第46页
     ·主要仪器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48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纯化第46-47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结构的确证第47页
       ·分析检测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第48-50页
       ·选择性加热纯化第48页
       ·Sephadex G-75 凝胶色谱第48-49页
       ·Sephadex G-150 凝胶色谱第49-50页
       ·分离产物的纯度第50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结构的确证第50-56页
       ·紫外-可见光吸收第50-52页
       ·红外吸收光谱第52-53页
       ·园二色吸收光谱第53-55页
       ·SDS-PAGE 电泳第55页
       ·反应前后官能团的变化第55-56页
       ·新型色素的酶解实验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第四章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的性质第58-69页
   ·引言第58页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主要材料第58-59页
     ·主要仪器第59页
     ·实验方法第59-60页
       ·微胶囊包埋亚硝基血红蛋白(包埋色素)的制备第59页
       ·DSC 曲线第59页
       ·溶液中色素的粒径分布第59页
       ·两种色素的光照稳定性第59页
       ·热稳定性第59-60页
       ·对氧稳定性第60页
       ·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第60页
       ·色素产品的溶解性第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7页
     ·热稳定性第60-62页
       ·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的热变性温度第60-61页
       ·色素溶液加热下的稳定性第61-62页
     ·光照稳定性第62-64页
       ·日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第62-63页
       ·室内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第63页
       ·避光下的稳定性第63-64页
     ·对氧稳定性第64-65页
     ·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第65页
     ·色素产品的分散性第65-67页
       ·溶液中色素的粒径分布第65-66页
       ·色素产品的溶解性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第五章 组氨酸与血红蛋白配位反应制备无硝腌制色素第69-84页
   ·引言第69-71页
     ·血红蛋白的配位化学第69-70页
     ·配体的选择第70-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主要材料第71页
     ·仪器第71页
     ·方法第71-73页
       ·pH 对组氨酸与血红蛋白配位反应的影响第71页
       ·组氨酸与血红蛋白配位复合物的稳定性——配位平衡常数β第71-72页
       ·配位反应的熵、焓第72页
       ·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72页
       ·血红蛋白-组氨酸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图谱第72页
       ·血红蛋白与组氨酸配位结合的分析验证第72页
       ·无硝腌制色素的制备第72-73页
       ·无硝腌制色素的热稳定性第73页
       ·无硝腌制色素的光照稳定性第73页
       ·分析方法第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82页
     ·pH 对血红蛋白-组氨酸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的影响第73-74页
     ·配位复合物的稳定性——配位平衡常数β第74-77页
     ·血红蛋白-组氨酸配位反应的标准焓、标准熵第77页
     ·血红蛋白-组氨酸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第77-78页
     ·血红蛋白-组氨酸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图谱第78-79页
     ·组氨酸与血红蛋白反应的实验确证第79页
     ·无硝腌制色素的热稳定性第79-80页
       ·无硝色素的 DSC 曲线第79-80页
       ·加热下的稳定性第80页
     ·无硝色素光照稳定性第80-82页
       ·日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第80-81页
       ·室内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第81-82页
     ·无硝色素的组成第82页
   ·本章结论第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第六章 酶法水解血红蛋白制备亚铁血红素肽第84-98页
   ·引言第84页
   ·材料与方法第84-88页
     ·主要材料第84页
     ·仪器第84页
     ·实验方法第84-88页
       ·酶活的测定第84-86页
       ·酶法水解血红蛋白第86页
       ·抗氧化剂对亚铁血红素的保护第86页
       ·水解工艺条件的优化第86-87页
       ·水解液的超滤第87页
       ·水解产物的性质第87页
       ·微胶囊包埋水解产物提高稳定性第87页
       ·检测方法第87-88页
   ·结果与讨论第88-96页
     ·一步酶解的蛋白酶第88页
     ·抗氧化剂对亚铁血红素的保护作用第88-89页
     ·水解工艺条件的优化第89-91页
       ·一次酶解第89-91页
       ·二次酶解第91页
     ·水解液的超滤第91-92页
     ·水解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第92-93页
     ·对水解产物结构的验证第93页
     ·血红蛋白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第93-94页
     ·水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第94-95页
     ·色素产品的组成第95页
     ·粉末状色素产品的溶解性第95-96页
     ·工业化生产的流程第96页
   ·本章结论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98页
第七章 新型腌制系统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第98-114页
   ·引言第98-100页
     ·肉制品加工中腌制剂的组成及作用第98-99页
     ·腌制方法第99-100页
     ·多元腌制系统的建立第100页
   ·材料与方法第100-104页
     ·材料第100-101页
     ·仪器第101页
     ·方法第101-104页
       ·灌肠的基本配方和工艺第101页
       ·灌肠产品品质的仪器检测第101-102页
       ·灌肠产品的感官鉴定(口感、质构、色泽)第102-103页
       ·多元腌制系统的抗氧化效果第103页
       ·灌肠产品的持水力(WHC)第103页
       ·出品率第103页
       ·理化指标分析第103-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12页
     ·灌肠产品的色度第104页
     ·灌肠产品的物性第104-105页
     ·灌肠产品的风味第105-108页
     ·感官品评第108-110页
     ·灌肠产品的 TBARS 值第110页
     ·产品的持水力和出品率第110页
     ·灌肠产品中亚硝酸钠残留第110-111页
     ·灌肠产品的理化指标第111页
     ·无硝腌制色素和亚铁血红素对灌肠物性的影响第111-112页
   ·本章结论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4页
论文主要结论及主要创新点第114-11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硬盘悬臂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箱梁翼板悬臂合理长度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