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农民工社会经济作用的分析
| 1 引言 | 第1-14页 |
| 1.1 旅顺农民工的概况和问题 | 第8-10页 |
| 1.2 旅顺农民工的历史成因 | 第10-12页 |
| 1.3 农民工社会经济作用的理论意义 | 第12-14页 |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页 |
| 2 旅顺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 第14-19页 |
| 2.1 农民工改变农村陈旧观念 | 第14-15页 |
| 2.2 农民工推动了旅顺城镇化进程 | 第15-16页 |
| 2.2.1 农民工为旅顺提供人口资源 | 第15-16页 |
| 2.2.2 补缺性就业的必要性 | 第16页 |
| 2.3 农民工为旅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 第16-18页 |
| 2.3.1 农民工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 第16-17页 |
| 2.3.2 农民工是旅顺产业工人的主体 | 第17页 |
| 2.3.3 农民工再创业推动了经济发展 | 第17-18页 |
| 2.4 打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 第18-19页 |
| 3 制约农民工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 第19-27页 |
| 3.1 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 | 第19-20页 |
| 3.1.1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 | 第19-20页 |
| 3.1.2 农民工劳动技能差 | 第20页 |
| 3.2 社会环境政策对农民工的制约 | 第20-24页 |
| 3.2.1 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 第20-21页 |
| 3.2.2 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流动 | 第21-22页 |
| 3.2.3 农民工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缺失 | 第22-23页 |
| 3.2.4 社会文化环境歧视农民工 | 第23-24页 |
| 3.3 城镇功能有限性对农民工的限制 | 第24-27页 |
| 3.3.1 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限制民工流入 | 第24-25页 |
| 3.3.2 城镇创造就业岗位的理论分析 | 第25-27页 |
| 4 促进农民工发挥作用的对策 | 第27-38页 |
| 4.1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教育水平 | 第27-31页 |
| 4.1.1 普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教育 | 第28-29页 |
| 4.1.2 开展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 | 第29-31页 |
| 4.2 给予农民工国民待遇 | 第31-35页 |
| 4.2.1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 第31-33页 |
| 4.2.2 户籍制度改革 | 第33页 |
| 4.2.3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 | 第33-34页 |
| 4.2.4 对农民工的重新认识 | 第34-35页 |
| 4.3 科学调控农民工流动 | 第35-38页 |
| 4.3.1 增强旅顺吸纳农民工的能力 | 第36页 |
| 4.3.2 拓展农村就业领域 | 第36-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授权使用说明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