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来的“阴间”--平果下五区“做帮”仪式音声考察与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序论 | 第8-16页 |
| 第一节 缘起 | 第8页 |
|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内容 | 第8-9页 |
| 第三节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第9-12页 |
| 一、 仪式信仰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 二、 音乐、仪式音乐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12页 |
| 第五节 研究优势与局限 | 第12-14页 |
| 第六节 写作补充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什么是“做帮” | 第16-24页 |
| 第一节 “做帮”仪式简述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做帮”仪式的历史与变迁 | 第18-24页 |
| 第三章 “做帮”仪式的文化生态 | 第24-36页 |
| 第一节 平果地理文化空间 | 第24-27页 |
| 第二节 平果下五区民间信仰概况 | 第27-36页 |
| 一、 原生信仰:巫 | 第27-29页 |
| 二、 外来信仰:道 | 第29-30页 |
| 三、 信仰神灵体系:神、鬼、祖先 | 第30-34页 |
| 四、 民间信仰的融合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做帮”仪式个案 | 第36-56页 |
| 第一节 仪式前后的仪式 | 第36-39页 |
| 一、 “解水边”仪式 | 第36-37页 |
| 二、 “解三灾”仪式 | 第37页 |
| 三、 “解禄塘”仪式 | 第37-38页 |
| 四、 “进新房”仪式 | 第38页 |
| 五、 “盘粮”仪式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仪式组成 | 第39-44页 |
| 一、 信仰主体 | 第39-40页 |
| 二、 仪式相关神灵 | 第40页 |
| 三、 仪式专家组成与分工 | 第40-41页 |
| 四、 仪式使用器物 | 第41-44页 |
| 第三节 仪式过程 | 第44-56页 |
| 一、 仪式准备 | 第45-46页 |
| 二、 仪式程序 | 第46-55页 |
| 三、 仪式后续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做帮”仪式中的音声 | 第56-86页 |
| 第一节 “做帮”仪式音声的内与外 | 第57-64页 |
| 一、 客位立场认知的声谱属性 | 第57-62页 |
| 二、 主观立场认知的声谱属性 | 第62-64页 |
| 第二节 “做帮”仪式音声的远与近 | 第64-76页 |
| 一、 仪式中音声的“远~近”展现 | 第66-74页 |
| 二、 仪式中音声的“远~近”意义 | 第74-76页 |
| 第三节 “做帮”仪式音声的定与活 | 第76-86页 |
| 一、 语言对于仪式中音声“定~活”的影响 | 第77-78页 |
| 二、 传承对于仪式音声“定~活”的影响 | 第78-84页 |
| 三、 声谱应用对仪式音声“定~活”的影响 | 第84-86页 |
| 结论与思考 | 第86-92页 |
| 一、 仪式音声构建的“阴间” | 第86-87页 |
| 二、 仪式音声——沟通“阴间”的语言 | 第87-89页 |
| 三、 从音声认知反观信仰 | 第89-90页 |
| 四、 反思与展望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