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常用调味品论文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及工厂设计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芡实相关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1 芡实简介第11页
        1.1.2 芡实化学成分研究第11页
        1.1.3 芡实的药理作用第11页
        1.1.4 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第11-12页
    1.2 酒糟的综合利用第12页
    1.3 酱油生产工艺和技术现状第12-15页
        1.3.1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和辅料第12页
        1.3.2 酱油酿造微生物第12-13页
        1.3.3 酱油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第13-14页
        1.3.4 酱油品质的形成机制第14-15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4.1 课题来源第15页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2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二章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制曲工艺研究第18-27页
    2.1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第18页
        2.1.1 主要试剂材料第18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18页
    2.2 试验方法第18-21页
        2.2.1 制曲工艺流程第18页
        2.2.2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制曲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设计第18-19页
        2.2.3 芡实酒糟基本成分测定方法第19-20页
        2.2.4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第20-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5页
        2.3.1 芡实酒糟主要成分测定结果第21页
        2.3.2 原料配比对酱油制曲工艺的影响第21页
        2.3.3 制曲时间对酱油制曲工艺的影响第21页
        2.3.4 接种量对酱油制曲工艺的影响第21页
        2.3.5 润水量对酱油制曲工艺的影响第21-22页
        2.3.6 不同碳源添加量对酱油制曲条件的影响第22页
        2.3.7 面粉添加量对酱油制曲工艺的影响第22-23页
        2.3.8 响应面法优化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制曲工艺第23-25页
    2.4 讨论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发酵工艺研究第27-34页
    3.1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7页
        3.1.1 主要试剂材料第27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
    3.2 试验方法第27-29页
        3.2.1 芡实酱油发酵工艺流程第27页
        3.2.2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发酵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第27-28页
        3.2.3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发酵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设计第28页
        3.2.4 氨基酸态氮快速测定方法第28页
        3.2.5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发酵过程中各种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第28-2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3.3.1 料液比对酱油发酵过程的影响第29页
        3.3.2 温度对酱油发酵过程的影响第29页
        3.3.3 时间对酱油发酵过程的影响第29-30页
        3.3.4 芡实酱油发酵过程正交优化试验结果第30-31页
        3.3.5 芡实酱油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动态分析第31-32页
    3.4 讨论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芡实酒糟生产酱油后熟过程中的理化变化及风味形成第34-44页
    4.1 主要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4页
        4.1.1 主要材料第34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4页
    4.2 试验方法第34-37页
        4.2.1 酱油后熟过程单因素试验设计第34-35页
        4.2.2 酱油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第35-36页
        4.2.3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测定酱油中挥发性成分第36-37页
        4.2.4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第3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4.3.1 芡实酱油后熟过程中的理化变化第37-39页
        4.3.2 后熟过程中各理化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4.3.3 后熟温度对芡实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第40-41页
        4.3.4 后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分析第41页
        4.3.5 后熟过程中氨基酸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第41-43页
    4.4 讨论第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芡实酱油品质综合评价第44-53页
    5.1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4页
        5.1.1 主要试剂材料第44页
        5.1.2 主要仪器设备第44页
    5.2 试验方法第44-46页
        5.2.1 理化指标分析第44-45页
        5.2.2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测定酱油中挥发性成分第45页
        5.2.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第45页
        5.2.4 感官评价方法第45-4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5.3.1 理化指标分析结果第46页
        5.3.2 酱油风味物质对比分析第46-49页
        5.3.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结果第49-50页
        5.3.4 酱油感官评价结果分析第50-51页
    5.4 讨论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年产3000吨芡实酱油工厂的设计第53-71页
    6.1 项目总论第53页
        6.1.1 设计原则第53页
        6.1.2 设计概述第53页
    6.2 酱油厂址选择及厂区平面布局图第53-55页
        6.2.1 酱油厂址选择依据第53-54页
        6.2.2 厂区总平面设计基本原则第54页
        6.2.3 厂区总平面图说明第54-55页
    6.3 产品方案及工艺论证第55-59页
        6.3.1 产品方案第55-56页
        6.3.2 酱油酿造工艺设计第56-58页
        6.3.3 酱油质量标准第58-59页
        6.3.4 酱油检验规则第59页
    6.4 酱油生产车间设计说明第59页
    6.5 物料衡算第59-61页
        6.5.1 原辅料衡算第60页
        6.5.2 全年的物料消耗量第60-61页
    6.6 主要设备选型第61-64页
        6.6.1 原料预处理设备第61页
        6.6.2 制曲工艺条件设备第61-62页
        6.6.3 发酵工艺设备。第62页
        6.6.4 淋油工艺设备第62页
        6.6.5 灭菌工艺设备第62页
        6.6.6 储藏设备第62页
        6.6.7 包装设备第62-64页
    6.7 水电汽衡算第64-67页
        6.7.1 全厂耗水量衡算第64-65页
        6.7.2 全厂耗电量衡算第65-66页
        6.7.3 全厂耗汽量衡算第66-67页
    6.8 技术经济分析与概算第67-70页
        6.8.1 建设投资分析第67-68页
        6.8.2 经营成本估算第68-69页
        6.8.3 产品销售成本及收入计算第69-70页
        6.8.4 经济效益分析第70页
    6.9 讨论第70页
    6.10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结论第71-72页
    7.2 试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0-81页
附图Ⅰ 年产3000吨芡实酱油厂房布局图第81-82页
附图Ⅱ 年产3000吨芡实酱油厂车间一层布局图第82-83页
附图Ⅲ 年产3000吨芡实酱油厂车间二层布局图第83-84页
附图Ⅳ 年产3000吨芡实酱油厂车间设备布局图第84-85页
附图Ⅴ 年产3000吨芡实酱油厂车间设备流程图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研究--兼论个人纪录片《远去的村落》
下一篇:藏地民族志纪录片口述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