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历史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一)创新 | 第12页 |
(二)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心理历史学与高中新课标要求的相通点 | 第14-22页 |
一、心理历史学的产生及意义 | 第14-19页 |
(一)心理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二)从心理学方面解释历史学的理论根据 | 第16-18页 |
(三)从历史学的视角看心理历史学 | 第18-19页 |
二、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 | 第19-20页 |
三、心理历史学与高中新课标的相通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心理历史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 第22-40页 |
一、个案分析法 | 第22-26页 |
二、作品分析法 | 第26-29页 |
三、梦的分析法 | 第29-32页 |
四、历史档案分析法 | 第32-34页 |
五、社会环境分析法 | 第34-40页 |
第三章 教学环节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 第40-46页 |
一、心理历史学在教学环节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一)客观性原则 | 第40页 |
(二)社会制约性原则 | 第40-41页 |
(三)系统性原则 | 第41页 |
(四)历时性和共时性原则 | 第41-42页 |
二、心理历史学在教学环节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 第42-46页 |
(一)在应用过程中注意要以客观性为主 | 第42-43页 |
(二)在应用过程中要以史实为基础 | 第43页 |
(三)在应用过程中使用的资料要准确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