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路协同交叉口两难区保护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两难区定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两难区车辆行驶行为研究 | 第12-13页 |
1.3.2 两难区驾驶员驾驶行为研究 | 第13-14页 |
1.3.3 车路协同系统发展 | 第14-15页 |
1.3.4 两难区保护方法研究 | 第15-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车辆行驶参数分析 | 第20-52页 |
2.1 实验设计与数据提取 | 第20-23页 |
2.1.1 观测实验地点与时间选择原则 | 第20-21页 |
2.1.2 观测实验准备 | 第21-23页 |
2.2 车辆轨迹观测与行驶参数数据提取 | 第23-27页 |
2.2.1 车辆行驶参数定义与提取方法介绍 | 第23-25页 |
2.2.2 参数提取 | 第25-27页 |
2.3 首停车车辆行驶参数分析 | 第27-40页 |
2.3.1 首停车至停止线距离分析 | 第27-30页 |
2.3.2 首停车速度分析 | 第30-34页 |
2.3.3 首停车反应时间分析 | 第34-37页 |
2.3.4 首停车减速度分析 | 第37-40页 |
2.4 末行车车辆行驶参数分析 | 第40-48页 |
2.4.1 末行车至停止线距离分析 | 第40-42页 |
2.4.2 末行车速度分析 | 第42-45页 |
2.4.3 末行车加速度分析 | 第45-48页 |
2.5 首停车与末行车行驶参数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2.5.1 距离参数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2.5.2 速度参数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动态两难区边界建模 | 第52-68页 |
3.1 基本假设 | 第52-53页 |
3.2 车辆行驶关键参数建模 | 第53-60页 |
3.2.1 反应时间建模 | 第53-56页 |
3.2.2 减速度建模 | 第56-58页 |
3.2.3 加速度建模 | 第58-60页 |
3.3 车辆行驶关键参数模型验证 | 第60-62页 |
3.4 动态两难区边界建模 | 第62-67页 |
3.4.1 车辆的最大安全通过距离分析 | 第63-64页 |
3.4.2 车辆最小安全停车距离分析 | 第64-65页 |
3.4.3 动态两难区边界模型 | 第65-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基于车路协同系统的两难区保护方法研究 | 第68-80页 |
4.1 车路协同系统 | 第68-69页 |
4.2 基于动态两难区的保护算法设计 | 第69-79页 |
4.2.1 动态两难区保护算法设计思路 | 第69页 |
4.2.2 算法功能模块设计 | 第69-70页 |
4.2.3 保护算法逻辑设计 | 第70-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两难区保护控制算法仿真实例 | 第80-92页 |
5.1 基本场景搭建 | 第80-81页 |
5.2 仿真参数标定 | 第81-85页 |
5.3 车路协同环境搭建 | 第85-88页 |
5.4 仿真运行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88-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