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四、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综合分析法 | 第13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 | 第14-19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4-15页 |
一、历史教学 | 第14页 |
二、.历史课程资源 | 第14-15页 |
三、乡土历史资源 | 第15页 |
四、国门中学 | 第15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第15-19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16页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16-17页 |
四、认知同化理论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重要价值 | 第19-22页 |
第一节 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 | 第19页 |
第二节 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20页 |
第四节 有利于丰富学生历史知识、传承民族文化 | 第20-21页 |
第五节 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较强辨别真伪的史学能力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调查——以国门中学河口一中为例 | 第22-31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22页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问卷设计 | 第23-31页 |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运用主体势单力薄,素质不佳 | 第31-32页 |
二、运用模式杂乱无章,条理不清 | 第32页 |
三、运用形式活力不足,呆板保守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结合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教师的理念落后 | 第33-34页 |
二、学校环境的制约 | 第34页 |
三、学生的负担过重所带来的制约 | 第34页 |
四、社会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对乡土历史资源的不重视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结合的实践研究 | 第36-51页 |
第一节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结合的原则 | 第36-38页 |
一、目标性 | 第36页 |
二、适度性 | 第36-37页 |
三、地方性 | 第37页 |
四、科学性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结合资源的案例研究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结合的策略 | 第39-47页 |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乡土历史资源 | 第39-42页 |
(一)导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 第39-40页 |
(二)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 第40页 |
(三)解决课文重点难点,加强学生理解 | 第40-41页 |
(四)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 第41-42页 |
二、开发相关的乡土历史校本课程 | 第42页 |
三、组织乡土历史资源的研究性学习 | 第42-44页 |
(一)确定研究学习主题 | 第43页 |
(二)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 第43页 |
(三)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 第43-44页 |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乡土历史资源课外教学 | 第44-47页 |
(一)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 | 第44页 |
(二)开展探究身边历史、探访历史老人的社会调查活动 | 第44-45页 |
(三)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主题活动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资源结合的反思 | 第47-51页 |
一、重视乡土历史教学 | 第47页 |
二、加强教师在乡土历史方面的培训 | 第47-48页 |
三、建立恰当的教师评价制度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