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歌唱法论文

哭调在柳林苦情民歌演唱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柳林苦情民歌的艺术特色第8-21页
    1.1 柳林民歌概述第8-10页
    1.2 柳林苦情民歌的语境特点第10-12页
    1.3 柳林苦情民歌的歌词特点第12-15页
        1.3.1 大胆直接、直抒胸臆第13页
        1.3.2 巧用比喻、情景交融第13-15页
    1.4 柳林苦情民歌的旋律特点第15-18页
        1.4.1 从上而下、周而复始、反复吟唱第15-17页
        1.4.2 叹气式结尾第17-18页
    1.5 柳林苦情民歌演唱的声型特点第18-21页
        1.5.1 独白式的声型第20页
        1.5.2 近距离的声型第20页
        1.5.3 远距离的声型第20-21页
第二章 柳林哭调的艺术特色第21-29页
    2.1 柳林哭调概述第21-25页
        2.1.1 柳林哭调的来源与现状第21-22页
        2.1.2 柳林哭调的表演方式与表演特点第22-25页
    2.2 哭调的语境特点第25页
    2.3 哭调的唱词特点第25-26页
    2.4 哭调的旋律曲调特点第26-28页
        2.4.1 从上而下、周而复始第27页
        2.4.2 婉转悲切、凄苦苍凉第27页
        2.4.3 高亢悲鸣、反复吟唱第27-28页
        2.4.4 悲情绵延、叹气式结尾第28页
    2.5 哭调演唱中的声型特点第28-29页
        2.5.1 干哭第28页
        2.5.2 湿哭第28-29页
第三章 哭调在苦情民歌演唱中的借鉴与融入第29-36页
    3.1 柳林苦情民歌与柳林哭调的关系第29-30页
    3.2 对哭调的情境式体验第30页
    3.3 哭调气息的借鉴第30-33页
        3.3.1 断气第31页
        3.3.2 提气第31-32页
        3.3.3 收气第32-33页
        3.3.4 沉气第33页
    3.4 哭调润腔的借鉴第33-36页
        3.4.1 拖腔的借鉴第34页
        3.4.2 甩腔的借鉴第34-35页
        3.4.3 抽泣声腔的借鉴第35-36页
结语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中的“草原”--呼和浩特市“草原歌曲”受众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第六代导演电影中“时代青年”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