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低温肉制品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1 低温肉制品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1.2 微生物是影响低温肉制品品质和安全的主要因素 | 第11-12页 |
1.1.3 低温肉制品中的腐败微生物 | 第12-13页 |
1.1.4 低温肉制品中的治病微生物 | 第13页 |
1.2 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单增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的控制 | 第13-14页 |
1.2.2 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及现状 | 第14页 |
1.3 天然抑菌剂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天然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2 天然防腐抑菌剂在肉制品中有效性检测验证 | 第16页 |
1.4 展望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7-19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2 天然抑菌剂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19-26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9-21页 |
2.1.1 天然抑菌剂 | 第19页 |
2.1.2 菌株 | 第19-20页 |
2.1.3 试剂及培养基 | 第20页 |
2.1.4 仪器及设备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单增李斯特菌混合菌液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2.4 讨论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天然抑菌剂对培养基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 第26-34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26-28页 |
3.1.1 天然抑菌剂 | 第26-27页 |
3.1.2 传统抑菌剂 | 第27页 |
3.1.3 菌株 | 第27页 |
3.1.4 试剂及培养基 | 第27-28页 |
3.1.5 仪器及设备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2.1 单增李斯特菌混合菌液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2 实验组设置 | 第29-30页 |
3.2.3 天然抑菌剂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 第30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4 讨论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天然抑菌剂对低温鸡肉肠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抑制和理化品质的影响 | 第34-52页 |
4.1 材料与设备 | 第34-36页 |
4.1.1 天然抑菌剂 | 第34页 |
4.1.2 传统抑菌剂 | 第34页 |
4.1.3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4.1.4 菌株 | 第35页 |
4.1.5 试剂及培养基 | 第35-36页 |
4.1.6 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4.2.1 单增李斯特菌混合菌液的制备与接种 | 第36-37页 |
4.2.2 实验组设置 | 第37页 |
4.2.3 低温鸡肉肠的配方及其加工工艺 | 第37-38页 |
4.2.4 切片和分装 | 第38页 |
4.2.5 产品检测方法 | 第38-39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4.3.1 颜色变化 | 第39-42页 |
4.3.2 质构特性 | 第42-43页 |
4.3.3 pH变化 | 第43-44页 |
4.3.4 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变化情况 | 第44-47页 |
4.3.5 细菌总数的生长变化情况 | 第47-49页 |
4.4 讨论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