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福菜乳杆菌新亚种的鉴定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6页
    1.1 乳杆菌的研究与应用第12页
        1.1.1 乳杆菌的定义第12页
        1.1.2 乳杆菌的应用第12页
    1.2 乳杆菌的鉴定研究方法第12-15页
        1.2.1 从表型特征角度鉴定第13页
        1.2.2 从系统发育学角度鉴定第13页
        1.2.3 从基因型特征角度鉴定第13-14页
        1.2.4 从化学分类性状角度鉴定第14-15页
    1.3 本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35页
    2.1 实验菌株第16页
    2.2 实验试剂第16-18页
        2.2.1 主要试剂第16-17页
        2.2.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8-19页
    2.4 实验方法第19-35页
        2.4.1 菌株的分离鉴定和培养第19-20页
        2.4.2 菌株CQ16Z1的培养特性第20-22页
        2.4.3 形态学观察第22-23页
        2.4.4 生理生化特性第23-25页
        2.4.5 菌株CQ16Z1的系统发育学特征第25-30页
        2.4.6 菌株CQ16Z1G+Cmol%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2.4.7 DNA-DNA分子杂交方法第31-32页
        2.4.8 基因组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第32-33页
        2.4.9 菌株CQ16Z1及参考菌株细胞全脂肪酸的分析第33-34页
        2.4.10 菌株CQ16Z1及参考菌株细胞壁化学组分检测第34-3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5-51页
    3.1 菌株CQ16Z1的分离鉴定第35页
    3.2 菌株CQ16Z1的基本生长特性第35-37页
        3.2.1 菌株CQ16Z1的生长曲线第35页
        3.2.2 菌株CQ16Z1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第35-36页
        3.2.3 菌株CQ16Z1在不同pH值中的生长情况第36页
        3.2.4 菌株CQ16Z1在不同浓度NaCl中的生长实验第36-37页
        3.2.5 需氧性与运动性结果第37页
    3.3 菌株CQ16Z1的表型特征鉴定结果第37-42页
        3.3.1 菌株CQ16Z1的形态学第37页
        3.3.2 菌株CQ16Z1的生理生化特性第37-38页
        3.3.3 API50CHL生理生化测定实验第38-42页
    3.4 菌株CQ16Z1系统发育学特征第42-46页
        3.4.1 16SrRNA基因分析第42-44页
        3.4.2 rpoA管家基因分析第44页
        3.4.3 pheS管家基因分析第44-46页
    3.5 菌株的基因型特征第46-48页
        3.5.1 菌株的G+Cmol%含量第46页
        3.5.2 菌株的DNA-DNA同源性杂交第46-47页
        3.5.3 基因组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第47-48页
    3.6 菌株的化学分类性状第48-49页
        3.6.1 菌株细胞的全脂肪酸分析第48-49页
        3.6.2 菌株CQ16Z1及参考菌株细胞壁化学组分检测第49页
    3.7 菌株的保藏第49-51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51-53页
全文参考文献第53-59页
文献综述第59-68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面塑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品牌传承
下一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民间手工艺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