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8页 |
| 一 对能性结构本体的研究 | 第11-15页 |
| 二 对汉语能性结构的习得研究 | 第15-16页 |
| 三 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对汉语能性结构的研究 | 第16-18页 |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 一 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 | 第19-21页 |
| 二 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 | 第21-23页 |
| 三 认知语法理论(Cognitive Grammar) | 第23-26页 |
| 第2章 汉语和韩语能性结构对比分析 | 第26-43页 |
| 第一节 汉语能性结构的界定及不对称现象 | 第26-36页 |
| 一 “能性”的概念 | 第26-27页 |
| 二 汉语能性结构的界定 | 第27-31页 |
| 三 不对称现象 | 第31-36页 |
| 第二节 韩语能性结构的界定 | 第36-39页 |
| 一 韩语的特点 | 第36-37页 |
| 二 韩语能性结构的界定 | 第37-39页 |
| 第三节 汉语和韩语能性结构的对应关系 | 第39-43页 |
| 第3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能性结构的偏误分析 | 第43-57页 |
| 第一节调查对象 | 第43-46页 |
| 第二节 调查方法 | 第46-47页 |
| 一 语料的来源 | 第46-47页 |
| 二 调查方法和过程 | 第47页 |
| 第三节 偏误原因分析及分类 | 第47-57页 |
| 第4章 汉语能性结构对韩教学示例 | 第57-66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66-67页 |
| 附录:学生调查问卷 | 第67-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