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 课题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8-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7页 |
(一) 期刊论文 | 第12-15页 |
(二) 硕博士论文 | 第15-16页 |
(三)学界研究简评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高中历史模块教学应用比较法的必要性 | 第18-24页 |
一 运用比较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8页 |
二 运用比较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8-21页 |
(一)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符合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 | 第19-20页 |
(二) 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 第20页 |
(三)运用比较法教学适用于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第20-21页 |
三 运用比较法符合高中历史模块体系的特点 | 第21-22页 |
四 运用比较法的意义 | 第22-24页 |
(一) 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素养 | 第22页 |
(二) 运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 第22-23页 |
(三) 运用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模块教学应用比较法的可行性 | 第24-32页 |
一 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 | 第24-25页 |
二 教学对象易于接受比较法 | 第25-28页 |
(一) 用比较法教学符合高中生的学习态度 | 第25-27页 |
(二) 学习对象已具备了接受比较教学法的学习能力 | 第27页 |
(三) 高中生已经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是使用比较法教学的前提 | 第27-28页 |
(四) 高中生的学习风格适合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 | 第28页 |
三 比较法在课堂上有很强的操作性 | 第28-32页 |
(一) 课文内部的比较 | 第29页 |
(二) 课文之间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三) 专题之间的比较 | 第30页 |
(四) 模块间比较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中历史模块教学中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 第32-38页 |
一 掌握基本史实是比较的前提 | 第32页 |
二 正确选择比较类型,确定比较内容 | 第32-36页 |
(一) 纵向比较 | 第32-33页 |
(二) 横向比较 | 第33-35页 |
(三) 点面比较 | 第35-36页 |
三 升华比较结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模块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第38-44页 |
一 教师使用比较法容易出现的问题 | 第38-39页 |
(一) 滥用比较法 | 第38页 |
(二) 无意义比较泛滥 | 第38-39页 |
(四) 忽视了教会学生用比较法 | 第39页 |
二 学生使用比较法容易出现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三 有效运用比较法教学的对策 | 第40-44页 |
(一) 教师应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 第40-41页 |
(二) 教师应提升教学技能 | 第41-42页 |
(三) 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比较法的能力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