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近代中日关系的内容探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页 |
四、创新和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课程标准与“近代中日关系”的内容 | 第12-19页 |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2-18页 |
第二节“近代中日关系”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四版本教科书“近代中日关系”内容设置 | 第19-26页 |
第一节“近代中日关系”内容设置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内容编排与设计的共性与区别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四版本教科书“近代中日关系”内容剖析 | 第26-38页 |
第一节 战争方面 | 第27-32页 |
一、甲午中日战争 | 第27-28页 |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第28-29页 |
三、抗日战争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条约方面 | 第32-36页 |
一、《马关条约》 | 第33-34页 |
二、《辛丑条约》 | 第34-35页 |
三、《九国公约》 | 第35-36页 |
第三节 经济、文化科技方面 | 第36页 |
一、经济方面 | 第36页 |
二、文化科技方面 | 第36页 |
第四节 中日“交流”方面 | 第36-38页 |
一、爱国救亡运动 | 第36-37页 |
二、南京大屠杀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四版本教科书“中日关系”辅助内容对比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标题的差异 | 第38-41页 |
第二节 课文导入内容的设计 | 第41页 |
第三节 正文部分辅助内容的安排 | 第41-44页 |
一、文字辅助系统 | 第42-43页 |
二、图片辅助系统 | 第43-44页 |
第四节 课后辅助内容的设置 | 第44-46页 |
一、巧设课后练习 | 第44-45页 |
二、精选课外阅读 | 第45-46页 |
第五章“近代中日关系”内容的编写和教学建议 | 第46-51页 |
第一节 编写建议 | 第46-49页 |
一、注重初高中教科书内容的衔接 | 第46-48页 |
二、补充最新学术成果 | 第48页 |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49-51页 |
一、吃透课标,贯彻课标理念 | 第49页 |
二、参考多版本教科书,取长补短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