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3页 |
1.1.1 理论解析法或半解析法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1.2 有限元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1.3 实验法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1.4 基于实验或数值计算结果基础上的经验公式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 加筋板的失效模式 | 第13-14页 |
1.3 加筋板的非线性分析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2 船体板的屈曲强度的基本假设和影响因素 | 第17-23页 |
2.1 基本假设 | 第17-20页 |
2.1.1 板的几何和材料属性 | 第17-18页 |
2.1.2 边界条件 | 第18-19页 |
2.1.3 载荷 | 第19-20页 |
2.2 各种缺陷和损伤对板格屈曲强度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1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侧向压应力的影响 | 第21页 |
2.2.3 开孔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分析指南》与《共同规范》在屈曲分析上的差异 | 第23-48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外载荷 | 第23-40页 |
3.2.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24-28页 |
3.2.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28-40页 |
3.3 设计载荷组合 | 第40-42页 |
3.4 校核屈曲强度的标准 | 第42-43页 |
3.4.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42页 |
3.4.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42-43页 |
3.5船中附近货舱区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3-46页 |
3.5.1 船中附近货舱区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43-46页 |
3.5.1.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44-45页 |
3.3.1.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26000 DWT成品油船船中舱段屈曲强度分析 | 第48-69页 |
4.1 概述 | 第48页 |
4.2 有限元模型 | 第48-54页 |
4.2.1 坐标系统 | 第48-49页 |
4.2.2 边界条件 | 第49页 |
4.2.3 船体结构的材料特性 | 第49页 |
4.2.4 分组 | 第49-50页 |
4.2.5 整体有限元模型 | 第50-54页 |
4.2.5.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50-51页 |
4.2.5.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51页 |
4.2.5.3 其他相同构件 | 第51-54页 |
4.3 边界条件 | 第54-58页 |
4.3.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54-56页 |
4.3.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56-58页 |
4.4 一道纵舱壁油船结构强度有限元计算工况(一种工况) | 第58-60页 |
4.4.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58-60页 |
4.4.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60页 |
4.5 调整船体梁剪切力和弯矩 | 第60-68页 |
4.5.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60-61页 |
4.5.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61-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屈曲强度计算结果比较和结论 | 第69-78页 |
5.1 屈曲强度计算结果 | 第69-74页 |
5.1.1 根据《分析指南》 | 第69-71页 |
5.1.2 根据《共同规范》 | 第71-74页 |
5.2 屈曲强度计算结果比较 | 第74-77页 |
5.3 分析原因 | 第77页 |
5.4 结论 | 第77-78页 |
附录 26,000DWT成品油船的结构计算载荷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