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性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言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需要 | 第7页 |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 第7-8页 |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 第8-9页 |
·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第9页 |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能力,促进其"乐学"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路线 | 第10-1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学习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评价 | 第12页 |
·教育评价 | 第12-13页 |
·学生评价 | 第13页 |
·学习性评价 | 第13-14页 |
·"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性评价"辨析 | 第14-15页 |
·学习性评价的特征及策略的综述 | 第15-20页 |
·学习性评价的特征 | 第15-18页 |
·学习性评价的策略 | 第18-19页 |
·学习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趋势 | 第20-21页 |
3. 学习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哲学基础—人本主义理论 | 第21页 |
·心理学基础—多元智力理论 | 第21-22页 |
·教育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4页 |
4. 高中地理学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9页 |
·评价原则 | 第24-26页 |
·多元化原则 | 第24-25页 |
·发展性原则 | 第25-26页 |
·协商性原则 | 第26页 |
·"知识与技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30页 |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目标 | 第26-27页 |
·评价内容的确定 | 第27-30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0页 |
·"过程与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5页 |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目标 | 第30-3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5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5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39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目标 | 第35页 |
·评价内容的确定 | 第35-37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5. 多元评价主体与多样化评价方法 | 第39-48页 |
·多元的评价主体 | 第39-41页 |
·学生自我评价 | 第39-40页 |
·同伴互评 | 第40页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 第40页 |
·家长等相关人员参与评价 | 第40-41页 |
·教师的有效反馈 | 第41-42页 |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 第42-48页 |
·观察法 | 第42-43页 |
·测验法 | 第43-44页 |
·表现性评价 | 第44-45页 |
·档案袋评价 | 第45页 |
·真实性评价 | 第45-46页 |
·问卷法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思考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